本报讯(记者 李娜 实习记者 袁阳)11月1日,2024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创新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创新发展大会在丰台区中都科技大厦举行。此次大会成果颇丰:新一期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资助项目正式启动对接;丰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发布;相关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共建一批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8家合作企业以及83家项目团队代表等共300余人参加。
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
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持续深化
依托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科技领军企业针对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出题”,并通过联合基金平台公开遴选优秀科研团队“答题”,促进了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通,成为丰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外脑”。
2016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与丰台区交控科技公司设立了第一只企业联合基金,探索企业“出题”的工作机制。2019年,丰台区政府参与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工作。2019—2023年,第一期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累计投入资金5750万元,共引导131个优秀科研团队参与“答题”,有效推动了一批项目成果转化,实现轨道交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了更多创新人才在丰台培养和集聚。受过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四次资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埃福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余贵珍告诉记者:“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有助于我们将高校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推动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运用,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让同学们在参与科学研究、见证成果应用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今年,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启动2024—2028年的第二期合作,实现了经费规模从1250万/年翻两番至5000万/年,基金总规模达2.5亿元;合作领军企业数量由2家增至8家,资助领域由轨道交通扩展至航天航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等丰台区重点产业。
发布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
加速未来产业布局
大会现场正式发布《丰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方案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航天航空等六大重点方向,聚焦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培育硬科技企业。
记者了解到,2024年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资助的83个项目全面对接启动。丰台区重点企业有效链接清华、北航、北理工等院校,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天坛医院等研究型医院的一流科研团队,加快开展面向丰台区产业需求的前沿技术探索。
在大会现场,与会嘉宾见证了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医工领域三家创新联合体的揭牌。三家创新联合体将推动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龙头企业形成创新联盟,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医工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区深入实施“倍增追赶、合作发展”计划,培育出了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两个千亿级产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四个百亿级产业。正在全面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医工等重点发展的领域,新一期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将为丰台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丰台区将全面更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关政策,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给予更大力度扶持,并在人才子女入学、居住生活等方面给予强力保障。诚挚欢迎各位科学家、企业家到丰台区创新创业,共同推动丰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