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自谦 付善元)定位首都智能制造高精尖产业创新示范园、引入科技型龙头企业、挖掘“红色+工业”文化IP……12月22日,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园项目开工建设动员会举行。中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中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云双,中车集团党委常委、中车股份公司副总裁林存增,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出席。
向“新”而行
老厂房化身文化地标
老厂房前的施工空地上,各类工程机械车辆排列整齐,蓄势待发。随着一声开工令下,礼炮声和工程机械汽笛声齐鸣,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园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标志着这一丰台河西地区备受瞩目的智能制造项目正式踏上建设征程。
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七厂”)隶属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897年创立的卢保铁路卢沟桥机厂。作为北京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二七厂为中国轨道交通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便诞生于此。这里还是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激昂的工人运动在此汇聚成磅礴力量,点亮了革命抗争的烽火。(下转04版) (上接01版)
2018年,二七厂响应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号召,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北部的老旧厂房“变身”1897科创城,成为丰台河西的时尚新地标;集训练、科研为一体的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落户厂区西南角,化身冬奥健儿备战的“大本营”。
自2023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丰台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产业焕新”。在2024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中,方庄街道区域综合更新项目和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项目获评最佳实践,京印国际中心项目获评优秀项目。近期,长辛店老镇有机更新项目先期启动区即将开街,建成后将成为京西重要文旅消费打卡地。这也成了老镇西侧的二七厂与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合作,开启土地房屋盘活的契机。如今,这座百年老工业基地内剩余的老旧厂房即将迎来焕新蝶变。
产业升级 化制造为“智”造
记者注意到,动员会现场有8家意向入驻企业进行了签约,涉及轨道交通、低空技术、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据了解,中车二七智能制造园项目定位首都智能制造高精尖产业创新示范园。依据丰台区“倍增计划”和“合作计划”提出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发展能效,园区重点引入“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低空经济”科技型龙头企业;同步吸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入园;通过园区龙头牵引、中心孵化发展培育N个高精尖关联前沿科技产业,如AI+智慧轨交、智慧建造工场等。
目前,项目规划分为三大主要功能区,分别为产业集聚区、活力生活区和产业融合发展区。园区将在最大限度保留工业痕迹同时彰显城市更新画面,充分挖掘二七独有的“红色+工业”文化IP,打造具有中车二七特色历史文化属性的高端智能制造园。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现有厂房资源,中车二七智能制造园将可以提供挑高9—17米,面积2000—10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及连接京广线的配套铁轨,满足企业产品研发、中试、检验检测等多元场景需求,并提供产业配套功能及高品质园区配套服务。据了解,中车二七智能制造园项目计划于2025年6月底前实现首批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整体体量可达16万平方米,将成为丰台河西地区最重要的产业承载地之一。
二七厂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车二七智能制造园项目将落实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发展要求,联动“两园一河”资源,打造丰台红色文化与工业文化集中展示地,并与长辛店老镇协同发展,聚焦工业创新文化,成为北京“两园一河”整体结构的重要文化节点。为丰台区提供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和丰富河西地区多元文化消费场景的重要载体。
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党委书记李萍,中车智能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伟,中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斌,中车二七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曹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尹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院长助理、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院长于润东,区领导崔旭龙、李国龙、李世琪,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主任张俊峰及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