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丰台·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实“教育强基” 推动丰台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代表委员对话一把手——区人大代表管杰(右)对话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中)。孙昊 摄

  丰台区人大代表管杰对话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

  记者:现场邀请到的区人大代表是北京十二中党委书记、校长管杰,对话的政府部门一把手是丰台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二位都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管代表,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您有什么想跟杨主任共同探讨的?

  管杰:杨主任,区教委围绕“深化教育‘强基工程’,推动丰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目标,推进了哪些工作?

  杨晓辉:区教委以满足区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新需求为中心,推动区域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提升教育资源供给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育发展支持机制,多措并举扩大学位供给,完善区域教育生态。二是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要素,推进学区制改革,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平稳实施级部制管理。三是加强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完善教师培养模式,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四是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发挥“十强学校”引领作用,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实施区级课堂改革项目,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智慧教育水平提升。五是汇聚合力,稳步推进“第一校长”工作机制落实,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凝聚家校社合力,扩大教育发展成果宣传,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管杰:听了您的介绍,感受到了这一年我区教育“强基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振奋。

  杨晓辉:管代表,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平稳实施级部制管理是教育强基的重要内容,北京十二中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这方面有很多有益探索,请您介绍一下。 

  管杰:集团化办学是为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好集团化办学,我们的经验是坚持党建引领,成立集团党委和管理委员会,成员是各集团学校的党政正职,职责是研究、决定集团和各成员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校质量诊断评价、课程建设评估、教师队伍配置发展等工作。坚持文化统领,尊重每所成员校的独特文化,让龙头校的优秀文化成为集团联系的纽带。坚持系统推进,结合区情、学情和各成员校的优势特点,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多维立体开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系统规划推进集团课程课堂变革、干部教师两支队伍流动、科学评价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各学段、学科科学衔接,课堂课程高度融合的高质量生态性教育集团育人体系。坚持深化联动,发动社区参与集团事务,打造家校社联动文化圈。

  记者:管代表,请问北京十二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

  管杰:北京十二中是北京市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作了不少实践探索。比如,构建了“贯通·跨界·特色·融通”课程重构创新体系,打通了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教育,推动学科跨界融合,以特色课程群的开发、实施为切入点,让教育资源高效流动、共享起来。陶西平创新人才学院是依托十二中办起来的,是为了落实丰台区到2031年建设成为首都教育强区的战略部署,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发现甄别机制、培育支撑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给学生的兴趣、潜质发展提供更多高品质选择机会。学院整合优秀师资团队,打造特色课程,实现学生跨学校、跨集团、跨学区联动培养,大中小学跨学段贯通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品德高尚、学术基础扎实、有创新思维、有国际视野、有艺术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

  管杰:杨主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区教委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哪些改革和探索?

  杨晓辉:区教委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方面是持续强化“十强学校”引领示范作用,组建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和钱学森中学教育集团,为北京十二中、北京十中等部分示范校引领的教育集团进行扩容,构建“一主一副”的高中办学格局,支持各校完善“小—初—高”匹配的发展矩阵,推进构建课程衔接与人才贯通培养体系。第二方面是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制定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实施方案;开展“五好学子”选树活动;实施“阳光体育、体质提升”行动方案,召开丰台区首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赛促练,使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开展艺术教师教学素质提升项目,惠及850名艺术教师,成功举办了第26届、27届学生艺术节,辐射14万中小学生;研制“行—知—创”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完成20所劳动教育基地校认定,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第三方面是深入实施区级课堂改革项目,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持续推进项目学习,区级教改实验项目覆盖所有初中学校的全部9个学科,并向小学和高中延伸;全面启动学习共同体建设、全息课堂、幼儿自主游戏等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工程,开展品牌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第四方面是初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区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组建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制定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评选了首批区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13所;与清华、上海交大、北京科学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企业合作,推动“陆士嘉实验班”等人才培养项目落地实施。第五方面是推动智慧教育加速发展,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人工智能通识培训,“丰台区大数据调度协同场景应用建设项目”入选第一批北京市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

  记者:关于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水平,2024年丰台区取得了哪些成果?

  杨晓辉:区教委坚持高位统筹,提升教育资源供给水平。2024年,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等7所新建学校相继投入使用,丰台区科技中学顺利实现首届高中招生,群众就近“上好学”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新增中小学学位7200个,新办4所高中,学位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公办比率,扩增普惠性托育学位1000个。支持丽泽国际学校、承泽小学等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扩大招生,区域教育生态持续完善。

  管杰:针对我区教育现状,2025年,区教委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杨晓辉:区教委将继续以实施基础教育“强基工程”为引领,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条主线,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强化教育发展统筹谋划,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新任务、新要求,适应人口结构调整带来的入学需求峰谷变化,以学区建设为基础,加强对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合作办学学校以及学校调整优化的整体规划,补齐区域教育短板。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校工作,深化托育一体化发展,提前谋划教育发展“十五五”规划。要加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编制管理改革,建立基于集团化的校本研修机制,优化教师绩效工资发放机制。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以增值性评价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实施“筑基计划”、初中项目式学习2.0版、高中精准教学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创新力度,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打造纵向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长链条培养模式。

  杨晓辉:您作为学校的书记、校长,又是区人大代表,请谈谈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管杰:作为人大代表,首先要严格遵守区人大会议的各项要求,认真听取各项工作报告,把会议精神吃透。其次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师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最后要注重提升自己,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把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弄清楚。同时,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另外,还要关注社会民生和教育相关问题,比如积极呼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融合。同时,加强民主监督与沟通协调,对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还要加强法律宣传。总之,教育人作为人大代表,得认清用好双重身份,为教育发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记者 骆建宏 任毅 李磊 裴莹莹 贾慧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丰台·两会
   第04版:丰台·两会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创新发布
   第08版:关注
落实“教育强基” 推动丰台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丰台区道路建设加速推进 交通路网持续完善
丰台报丰台·两会03落实“教育强基” 推动丰台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2025-01-13 2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