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通讯员 张学磊)“大家都来看,这是咱们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的花菇,绝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肉质紧实,味道醇厚,怎么做都好吃!”来自新林镇的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介绍着花菇的品质。日前,在新村街道芳菲路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产品展销会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一会儿,成堆的花菇礼盒就被抢购一空。
“展销会上都是咱们自己包装的花菇礼盒,光是产品好不行,包装也要上档次,咱们选入礼盒包装的花菇都是经过人工挑选的,个头均匀,肉质厚实,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内蒙古荟质鲜负责人叶世元介绍道。
据了解,这些受到首都市民欢迎的花菇来自新林镇京蒙协作永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园区位于新林镇上升村,累计投入京蒙帮扶资金1200余万元,目前已稳定运行了一年多。
花菇产业的稳定发展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附近200余名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村民们通过参与花菇种植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
随着春天的到来,新林镇永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花菇产业园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工人们忙着生产菌棒;发菌棚内热火朝天,工人们忙着将菌棒翻堆上架;出菇棚里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采摘花菇……
“去年,我们共生产菌棒300万棒,在出菇期,每天可产出香菇4万斤,实现日销售收入20万元。”园区负责人刘平介绍道,“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和工作,工人的技术也日趋成熟,目前园区已培养专业技术工人60余人。”
储藏库内,上升村脱贫户张小红正在处理刚采摘下来的花菇,问起花菇和香菇有什么区别?她说:“香菇菇伞‘开了花’,有白色带微黄的裂纹,便是花菇。我的任务是将花菇的根部切除并分好类,现在我一天能处理20多筐。”
“我和我丈夫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园区干活,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的工资也越来越高,去年一年我们俩就赚了9万多呢。”张小红的话语间透着满足。
像张小红夫妇俩一样在花菇产业园务工的村民有许多,园区的季节性用工高峰期更是高达80余人。早些年“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随着村里花菇产业一年年不断地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到花菇产业园里帮忙干活,他们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务工补贴家用,每月收入近4000元。
谈及接下来的发展,刘平表示,将依托现有的食用菌产业园,进一步扩大规模,辐射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废弃菌棒的再利用和花菇产业链的延伸同样是基地的发展重点,今年种植期结束后,将探索回收利用这些废弃菌棒,进一步实现花菇产业全链条发展。
“我们利用上升村的闲置土地建设菇棚,引进内蒙古荟质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也大力鼓励农户自己种植菌菇。”新林镇党委书记李成华介绍道,“目前,新林镇以永盛食用菌产业园为基点,以一条花菇产业链带动全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了全镇食用菌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花菇产业如今已成为新林镇一张亮丽的名片,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林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来自北京丰台区的挂职干部裴斅思表示:“京蒙协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丰台区的资源优势与林西县的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促成了永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未来,我们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林西县倾斜,进一步深化在农业产业、人才交流、消费帮扶等多领域的合作,助力林西县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京蒙协作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