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四节气:立春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活与民俗系统,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廿:niàn 二十)

  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首。早在秦代,古人就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日迎春也历史悠久,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立春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叫作“咬春”。我国北方不少地区的人们都会在立春时吃春饼、萝卜等食物;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治
   第04版:民生
   第05版:产经周刊 高精尖
   第06版:活力周刊 新丰尚
   第07版:宛平史话
   第08版:博雅禾丰
“拜郊台” “黄金台”
非遗保护中心节日活动
二十四节气:立春
丰台报宛平史话07二十四节气:立春 2023-02-03 2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