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李娜 通讯员 高天虹)“一直想去中医院挂个号看看,听说今天他们都来这儿,我就直接过来了,大夫看完了说没事,正常吃药就行,我也省得往医院跑了。”9月21日上午,在东铁匠营街道中医康养公益文化节现场,70多岁的徐阿姨在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诊台前看完诊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8个月前做了个心脏支架,目前没感觉有啥不舒服,就是平时有些老年基础病,所以还是有点不放心,医生号了脉说我身体没大问题,还宽慰我说不要因为做过心脏支架就有心理负担,日常正常吃药,保持心情愉快就行。”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丰富“15分钟中医康养服务圈”,链接辖区中医药特色资源惠及百姓健康,9月21日至23日,东铁匠营街道举办为期3天的中医康养公益文化节,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医药科普、沉浸式体验、公益优惠购送到居民家门口。本次中医康养公益文化节主要分为“健康之叶”体验区、宣传区、互动区、舞台区、公益区和文创区,每个区域主题鲜明、趣味十足。
在9月21日的开幕仪式上,600余名辖区群众参与到首日中医康养公益文化节中来,“921阿尔兹海默症日主题活动”在舞台上同步开展,开场舞,大合唱与手指舞热闹呈现,引得居民纷纷驻足。三环路路边的“健康之树”宣传展板吸引了许多居民打卡围观。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居民只需要扫码完成体质测试,即可领取代表自己体质专属颜色的草药花叶,签名后可贴在“健康之树”上拍照打卡。走近看看,原来在“健康之树”背面,还有药食同源的知识展板,可以帮助大家从中医药学角度来看生活中常见食材有什么效用。
再往前走,“健康之叶”体验区布置了九种体质的深度体验区,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相应的通道,参与深度体验游活动。在以“体质与养生”为主题的大型展板上,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对应的总体特征和情志调摄通俗易懂,老百姓可以根据自身特征找到对应的体质,去相应的体质区请中医大夫号脉了解自身身体现状,并进行体质养生咨询。同时,还可以参与中草药代茶饮品尝、香囊和足浴包手工DIY调制,了解穴位保健调养知识等,不少居民转一圈下来手里已经获得了好几个五颜六色的保健香囊,富有中医药特色的互动项目,不仅让参与其中的居民趣味无穷,还传递了中医药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活动现场邀请到了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刘家窑中医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北京上医仁家中医诊所、北京绿康源医院的中医名医现场义诊。排队咨询的居民络绎不绝,大家纷纷点赞“家门口的中医名医堂”。此外,现场还邀请来了北京十八中蒲方学校小学部的小朋友们,共同参与香囊调制、中草药扇面绘画等互动项目,体验当一回“中医小学徒”。
活动现场的文创区更有学苑出版社带来的100多种中医药书籍,内容涉及居家养生、饮食保健等各种门类,方便居民选购。还有同仁堂本草之约的香类产品、仁和疼痛调理馆产品、北京柏延益家的氧灸仪和碳酸泉产品、北京唐冠昌源数字科技的安顿中医智能手环、成都鲵肽生物科技的眼贴等中医药特色文创产品。此外,苏宁易购的公益优惠购环节还为参与爱心捐赠的居民朋友带来了慈善好价的富硒鸡蛋、大米等产品。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东铁匠营街道首次开展的沉浸式中医康养大型群众体验活动,让老百姓近距离了解了家门口的中医药康养资源。东铁匠营街道将继续依托“一带五桥六组团”,完善街区更新生态系统,传承好、发展好、维护好地区非遗文化和中医药特色,努力搭建起“街道主导、医养结合、居民受益、市场平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