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史莉)近日,南苑街道调动各方力量,常态化开展各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从“三搭建”(搭建“回娘家”平台、搭建“显专长”平台、搭建“绩效化”平台)入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把优质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建“回娘家”平台
街道通过夯实党员志愿服务阵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按照“‘平时’主动认领+‘战时’迅速下沉”的要求,17个社区党委采取建立个性化档案、分类设岗亮承诺、分组抱团亮业绩等方式,设计团队logo、推荐正副组长,将各类志愿者分类别、按特长、进网格统筹管理,建立活动台账,记录服务时间、服务人员、服务内容、群众评价等,通过社区公示栏亮出服务业绩,展现志愿风采,为南苑和谐发展贡献“红色力量”。
搭建“显专长”平台
街道在推动资源力量下沉的同时,按照“社区所需、居民所想、自己所能”的原则,供需匹配提供政策宣传、义诊理发、环境卫生、扶贫帮困等10余大类便民服务项目,建立“能工巧匠人才库”,联动快速解决个性化难点问题,打造了“热心肠”帮老助困队、“快腿”应急处置小分队、“党员阳光365”护送队、“邻里守望”治安巡逻队等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聚光成芒,让志愿服务的温暖直抵人心,以“服务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搭建“绩效化”平台
此外,街道建立“志愿者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的机制,通过多层面监督、多元化评议,扩大群众对志愿者服务成效的评判权,以探索“时间银行”和“积分管理”为抓手,评选出年度星级志愿者,社区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为志愿者提供反哺性服务,使志愿服务变得“可触摸”“可评价”“可感受”,真正实现“组团式+个性化”服务向社区、楼门、街巷拓展,服务向“八小时外”延伸,从“心”出发,唱响为民服务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