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张巧轶)9月4日,丰台区生态环境局邀请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璟纬,以“北京寻蛙记”为主题为北京市第五实验中学的百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讲座。丰台区10万余名学生还将陆续通过“云课堂”同上一堂生态环保课。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知道这是什么青蛙吗?青蛙生活在哪里?它吃什么?活动刚刚开始,全璟纬就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一下吸引到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我知道这是金线侧褶蛙”“这是牛蛙,我见过”……
现场顿时回荡着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声音,互动氛围拉满。
随后,全璟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北京市蛙类的现状、习性及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通过展示生动的照片和视频,全璟纬模拟了一场蛙类调查的现实场景,带领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考察现场,一同追寻蛙类的踪迹,深入体验这次别开生面的调查之旅,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她还引导同学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他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次讲座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种蛙类的形态和发育过程,使我们对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们关于生态保护的思考,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人的责任。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垃圾,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遇到野生动物时保持适当距离,不随意拍照或触碰,以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与伤害。”北京市第五实验中学的一名同学表示。
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互动,提出了许多关于蛙类及其生态环境的问题。全璟纬耐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从小事做起,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增长了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思考。
“这次讲座让学生知道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参加地球家园环境建设打下了基础。”北京市第五实验中学的林雪老师表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会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教学课堂和实践课堂,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身临其境,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
讲座结束后,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为参加讲座的师生送上了《生态环境保护》手册。下一步,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将联合丰台区教委、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以“云课堂”的方式为丰台区10万余名学生开展此次生态环保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