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南苑街道总面积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万人,下辖17个社区、1个村、2个社区筹备组、4个集体经济组织;现有小区96个,其中楼房区75个、平房区21个,具有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无物业管理小区多、基础设施老旧的特点。
2023年,南苑街道共受理“12345”市民诉求17134件,是区诉求量较大的街道。通过对近年来市民诉求工单分析,有超过1/4的诉求与社区治理息息相关。如何正确引导辖区业委会、物管会规范履行职责,优化社区治理,增强物业服务意识,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成了基层治理向前一步的现实课题。
经过多轮调研和探索实践,南苑街道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治理合力,创新多元议事协商形式,逐步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南苑新模式。
举措
南苑街道党工委实施“点线面”三·三一体化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点,延长社区治理服务线,不断拓宽全街共享覆盖面,做到在党建引领这个“点”上有新突破点、在服务群众这条“线”上有新举措、在居民享成果这个“面”上有新作为,以点带线、以线连面,让接诉即办体系“立体呈现”,让社区治理有“温度”、有“高度”、更有“维度”。
全街道联动 做到“点”上“开花”
南苑街道党工委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做到“点”上“开花”,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联动体制机制。
通过分析2023年诉求案件类型发现,街道1/4的诉求集中在物业管理中。对此,街道党工委把党建与物业深度“融合”,在街道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基础上,联动全街道物业企业,搭建物业联盟服务体系,成立了物业联盟党支部并制定《南苑街道物业管理联盟章程》,开展物业管理精细化治理暨物业联盟提升工作;聘请专业三方机构协助制定考评指标,明确内业管理、服务规范等5大类25小类指标,通过“专家点、现场查、立行改、回头看”形成问题台账,派发至21个物业服务项目。同时,街道还为辖区物业服务企业配发“物业服务日常用语”和“文明服务七字诀”展板,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阳光星苑小区属于南苑棚改安置小区,2013年建成,2015年正式入住。由于入住近10年,楼顶风化严重,防水层有所损坏。汛期来临前,社区党委牵头召开防汛工作协商会,明确物业开展清掏行动;包片社区干部入户,建立漏雨点位共享表,建立形成“表格登记、包户到人、即刻响应、上门维修、社区回访”的防漏雨工作闭环。结合过往暴雨重难点漏水点位,社区党委利用“吹哨”机制,让城市更新集团南苑分中心党支部迅速“报到”,启动应急公共维修基金对阳光星苑小区5号楼、13号楼、16号楼顶层修缮。今年汛期期间,该社区无一例因房屋漏雨引发的诉求。
不仅如此,街道党工委深挖快递外卖小哥走街串巷、深入楼门的特征,通过“三新”群体培育治理韧性,不断深化“小憩·港湾”党建品牌,创新“四心四圈”服务机制。用匠心织密“服务圈”:统筹辖区商圈内银行、餐馆、车行、美发店等多方资源,布点建设30家“小憩驿站”,打造“1+N”小憩驿站暖新服务矩阵,依托“北京丰台南苑”微信公众号,开发“党群暖新服务电子地图”,让“小憩驿站”一键直达,搭配电子“苑苑暖心卡”让“专属福利”实实在在。倾真心扩大“交流圈”:主动搭建平台,统筹“小憩驿站”、槐房万达广场党群服务站、工会服务站等各方阵地资源,以“苑”来有你系列党群活动为抓手,让党员群众与“三新”群体破圈融合。献爱心孵化“志愿圈”:成立“爱在南苑”“青春南苑”“情暖南苑”“文明南苑”四支志愿服务队,形成“1+4+X”志愿服务机制,让“三新”志愿者们化身楼门里的流动“吹哨人”。聚同心激活“共治圈”: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一线优势”,通过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方式,让“三新”小哥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提供“定点+上门”“共性+个性”的便民惠民志愿服务,做到发现问题“先行一步”,解决问题“提速一秒”,将问题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
南苑街道获评丰台区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
连线织网 坚持“线”上“出彩”
南苑街道党工委以物业管理联盟成立为契机,发动基层党组织以及群众力量,在阳光星苑社区打造“阳光党建+”党建品牌,建立“4+1+N”工作模式(4个责任区群、1个社区安全满意志愿服务群、N个志愿服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通过环境治理、安全维稳、社情民意三支阳光志愿小分队,依托阳光议事厅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及时响应、迅速处置居民小散急难问题,做到“小事群里办、大事社区办、难点街道办”,实现“12345”多个考核期居民零诉求、社区零接件。
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协调委员会为抓手,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积极破解基层社会“疑难杂症”。翠海明苑社区党委与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树立“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融”的理念,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等形式,打造“社企携手‘翠’人奋进”区域化党建品牌,累计开展寻迹“红”色读书分享会、轨道交通19号线·翠海志愿服务日等活动6场,进一步夯实党建协调委员会工作成果。
此外,为全面提高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增进居民同街道、社区的情感纽带,街道持续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上努力下功夫。今年,街道征集两批主动治理项目共49项,包括房屋漏雨修缮、道路平整、下水管道更新、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建设等类型,经费由区级接诉即办专项经费、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公益金给予全力支持。
民事民议 保障“面”上“结果”
社区治理的目标是服务群众,只有充分听取居民对社区工作、对接诉即办工作的意见,对症施策,才能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满意度。今年,御槐园社区在南苑街道党工委支持下,启动“大槐树下唠家常”议事项目,逐步摸索整理出一条居民可以共商共议解决社区热点、痛点问题的渠道与流程。
御槐园社区依托网格,积极动员,招募“唠家常”代表,在社区内成立“大槐树下唠家常”项目管理小组,制定议事规则,落实议题征集、入户走访、现场发声、出谋划策、跟踪解决问题等具体工作。
此外,社区多线互动,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完善议题征集渠道及解决问题机制,开通线上线下征集议题渠道,线上使用二维码依托订阅号进行推广,线下在大槐树下设立唠家常信箱;社区工作人员也在走访过程中记录收集意见建议,定期汇总,筛选出当月高频次问题确定为“唠家常”议题,切实将社区内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化解。
社区还定期召开唠家常议事协商会,根据每期议题邀请唠家常代表,发动力量解决居民提出的痛点问题。不仅如此,社区也鼓励居民自发组织“唠家常”活动,以“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为依托,通过一个问题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同时推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缓解社区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自开展“大槐树下唠家常”活动以来,御槐园社区有效解决了小区电动汽车充电难、楼道堆物堆料、雨季防汛等问题。社区的“12345”工单量不断减少,从最多的每个月46件到现在的个位数。
成效
市民诉求同比下降25.41个百分点
南苑街道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为辖区居民提供“定点+上门”“共性+个性”的志愿服务;聚焦群众实际需求,用心用情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保障,解决群众所急所需……今年1—9月,南苑街道共受理“12345”市民诉求10263件,同比去年下降3497件,下降25.41个百分点。
启示
织密党建工作微网格
南苑街道以加强组织覆盖为基础,织密党建工作微网格,实现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把党建工作覆盖到每一个新业态企业,充分结合新就业群体实际,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凝聚新就业群体 给足归属感
南苑街道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联系面广的优势,成立志愿服务队,成立一对一帮扶小分队,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召开“小哥议事会”、设立“小哥说事箱”、建立“新就业群体一家亲”微信群,定期推送党建知识、时政要闻、南苑活动等信息,新就业群体可实时发表意见、表达诉求;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搭建社区与居民间的“连心桥”
南苑街道搭建起社区与居民间的“连心桥”,带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切实走到群众身边;持续优化议事制度,让居民不仅是“提问题的旁观者”,还真正成为“建设性意见的提出者”“矛盾纠纷的解决者”。同时,街道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做到让居民真心实意地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促进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文/丰台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图/南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