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靳丹 陈新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丰台西站三场车间,就如同调车作业时的“一板一眼”,无论大小事务,都具备明确的管理机制,用制度说话,全面打造深层次、有品质的制度文化,以人性化管理带动职工主动履职、贯标落标,取得良好成效。
用“标准”打造“外美内实”
走进车间,大门左手边就是两行醒目的红色标语:“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继续往里走,办公楼窗明几净,地面擦拭得一尘不染,桌椅摆放整齐划一;荣誉室内,“工人先锋号”“先进党组织”……各种荣誉奖牌、证书让人目不暇接;院子里,小菜园拾掇得齐齐整整,不远处三五个职工正从编组场走过来,边走边交谈着,个个笑容满面。
“车间上下井井有条,干部职工心气旺、干劲足,这一切都是在我们深入推进制度文化建设下取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车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以环境文化建设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推行一系列相关机制办法,不断提升职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就拿小菜园来说吧。”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小菜园分成了4个区域,由甲、乙、丙、丁4个调车班组分别承包一块责任田,各班组党小组长担任责任田生产队队长,负责带领班组成员养护好自己的责任田。“不光要分清楚责任区域,而且在小菜园统一管理上我们也是有规矩的,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浇水、怎么施肥、如何定期清理杂草,这些都事先定好了一套标准,大伙儿对标作业,看护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就行。”
与此同时,为创造干净整洁的生产办公环境,车间还施行了《调车组卫生交接班制度》,制定了《卫生清理标准》《卫生检查内容与奖惩》等机制,明确了卫生管理的责任班组和负责区域。
暖心制度为职工排忧解难
生产一线搞文化建设,更应密切关注职工实际需求,要通过文化引领,汇聚成一种和谐奋进的力量,推动整个企业大家庭按照一定的“家规”,秉承优秀的“家风”,遵照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及行为模式开展推进工作,从而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关爱。秉承这一思路,车间聚焦职工所思所盼,将制定实施关心关爱职工的一系列举措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不断提升职工生产生活质量,努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土豆炖牛肉,15票;红烧排骨,14票;芹菜炒腊肉,12票……”车间相关负责人在统计职工的点餐投票数。“职工点啥,咱做啥,根据职工投票,安排下周的菜谱,大伙吃得香,还最大程度减少了食材浪费,真是一举两得。”
为了进一步丰富职工餐桌、提升饭菜质量和职工满意度,切实规范伙食团日常管理,车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伙食团请您来点餐”活动,推广实施微信小程序点餐制度,广泛发动职工点餐,根据菜品的“投票数”确定最终菜谱。点餐制度实施以后,职工们兴趣高涨,纷纷参与投票。从“车间做什么职工吃什么”转变为“职工点什么车间做什么”后,大大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同时,由于点餐制的菜谱是根据职工意愿动态更新的,伙食团储备食材模式更为灵活,既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又极大地避免了浪费,得到了一致好评。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还体现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上。由于车间通勤职工较多,家距离又远,很多职工工余时间不能经常回家,车间为了进一步丰富职工工余生活,将车间院内空置的三角地区利用起来,安装单双杠、云梯等各种健身器材,定期开展“健康杯”体能测评活动,并推行实施体能达标机制,对名列前茅的职工予以奖励。
不仅如此,由于车间职工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又将体能达标测评制度一分为二,一个对准青壮年职工、一个专门针对年长职工,年龄不同,标准不同,这样的精细划分使得每个年龄段的职工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营造了车间上下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良好氛围。此外,车间还建立了站家沟通机制,每月会由班组长提报职工需求和建议,车间组织部分休班职工协助处理职工家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车间与职工家庭之间的纽带联系,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刚性机制融入柔性管理
如何在刚性制度中融入柔性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车间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契机,推行了谈心谈话、青工培养等多项有人情味的管理办法,运用一系列人文关爱的温暖举措,着力打造亲情化管理,为确保现场作业安全夯实根基。
“这次作业中,看您精神状态有些不好,是不是最近压力有些大?歇班时一定注意多休息,养足精神再干活儿,您安全了,才是对家人的负责!”近期,车间针对职工现场作业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对一位当事职工进行了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机制是车间近年来重点实施的一项特色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发现的典型问题、重点人员,适时开展个性化、定制式的交流指导,通过“软性”管理,摸清职工思想动态,疏解职工思想疙瘩,为现场作业筑牢安全屏障。
此外,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青工培养机制也是车间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针对新入职人员刚入路初期主动学习各类技术规程积极性不高、现场实操经验不足等问题,车间组织专人,一对一对新职人员进行谈话。同时,车间建立青工技术比武考核办法,以奖励为主,考核为辅,两两结对,互帮互促,极大地激发了青年职工学技练功的积极性,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就是要从新职工抓起,建立青工培养制度,让新人更走心、更精心地学规章、学作业、学道理、学干活。我们坚信,只要是真正从青年人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让制度更加富有人情味儿、更加贴近青年人所思所想,职工们自然愿意遵守执行,制度也自然更容易持续推进,同时也必然能为青年职工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车间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推行青工培养制度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