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与“民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民声,是群众的心声,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民生,则是群众幸福感的直接体现。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只有始终将民众的需求和意愿放在首位,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才能在一次次倾听和回应民声中改善和提升民生,推动更多民生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地区的发展,既要从宏观维度上去把握,也要从生活在其中的百姓眼中去衡量。前不久发布的“丰台2024年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生态、文化、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一件件、一桩桩看似“日常”的民生实事,承载的却是线上线下的民意共振,更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只有把这些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才能使发展红利“可感可知”。
把“民声”变“民生”,先要俯下身子认真“听”。坚持群众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要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接地气、沾泥土、冒热气的调查研究,多到田间地头、社区、村,多去困难大、问题杂、矛盾多的地方,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查研究不是走过场,要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反映的意见呈现出来,把蕴藏在群众中的“金点子”挖掘出来,为发展寻良策,为决策打基础。
把“民声”变“民生”,关键在扎扎实实“干”。要紧贴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去年,我们创新完善民生实事办理机制,建立“民生项目池”机制,分批将443个关注度高、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清单,进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办理完结率达100%,让“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把“民声”变“民生”,还要有解题的思路与智慧。民生无小事,也无易事,不少还是急事、难事,讲究工作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破题?从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到老旧居民楼“原拆原建+平房上楼”,再到“街企结对”“组团发展”促进区域更新与产业焕新协同前行,丰台区逐步探索出“产、城、人”有机结合的城市更新路径。良法善治,多方共赢。只有多从群众需求出发,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才能实现难题“有解”更有“优解”。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民意”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