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义东里6区 李凤立
又是一年芳草绿,丁香依旧送香来。从前门始发到德茂庄的快速公交,马路中间的绿化带种了不少的丁香。春风送暖,丁香报春,心脏形的小叶依次舒展着,一丛丛白色的、紫色的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通过嗅觉告知人们春天的魅力。
丁香是木樨科丁香属的植物,全世界约有32种丁香,我国就占了27种。在北京的路边、庭院、寺庙中,丁香都是极为常见的。在北方的寺庙中,由于菩提树难以生长,挺拔的银杏、芬芳的丁香就成了替代树种。北京的卧佛寺、法源寺就种了不少丁香。法源寺原名悯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东征死去的将士修建的,后毁弃无存。明代在此基础上修建,命名崇善寺。清代再经修葺,改称法源寺。法源寺内的银杏、文冠果、丁香都非常有名,现存的丁香生长已久。民国时,马芷痒著《北平旅行指南》即对法源寺的丁香极为赞许,“春时以丁香擅胜,有香雪海之誉”。从清代到民国,都有文人墨客在丁香花开时节来此赏花举办诗会。
丰台和义公园的丁香主要是暴马丁香,这是丁香之中非常优良的一个品种,花冠纯白或黄白,花序硕大,密集压顶。从1999年到现在有20多年的历史了。我家住6楼,每当早晨打开窗户,一股香味袭来,让人心情舒畅了许多,觉得一整天都那么美好。公园里有一座仿古亭,称为闻香亭,西边为听雨亭,从早到晚逛公园的游人络绎不绝。很多年轻人在此拍照留念,下象棋的人更会说在这么香的地方下棋不会臭招,每一步都是高招。这里长寿的人也很多,100岁的崔殿照老先生就是代表。他是1925年生人,二轧钢厂工人,每天要在丁香花海中走上几个来回,到家还要洗衣服、做饭,很多事情都自己做。
和义还有很多香椿,紫色、绿色的芽直向蓝天。大家在竹竿上安个钩,钩下香椿炒鸡蛋,那可是春天里的一道美味,开胃助消化。我曾经得过胃病,在和义住了30多年,胃病渐渐好了。
在这片被花香浸润的社区里,四季总带着治愈的力量。尤其当四月春风拂过,暴马丁香的白色花云在枝头翻涌。
人间四月天,明媚的春光,和义的丁香花香。这香气里藏着二十多年的时光沉淀,有老人稳健的脚步声,有棋盘落子的脆响,有竹竿轻钩香椿时枝叶的窸窣,更有无数个像我一样被它治愈的平凡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