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5月16日,丰台区首届国际视野下课例研究大会在丰台区第一小学举办,聚焦课例研究这一扎根实践的研究方法论,丰台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名古屋大学国际课例研究专家阿拉尼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高益民教授,为我区137位一线中小学教师授课,并现场指导大家如何通过观摩一场公开课进行课例研究。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以“跨域领航 课例赋能”为主题,聚焦国际前沿教育研究范式,旨在帮助我区教师精准掌握先进的课例研究工具和分析模型,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思维体系,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泽林在现场表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重塑教育格局的当下,教育交流合作与学术前沿研究对未来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国际课例研究注重多学科融合、学生中心、技术赋能,与我国教育改革要求高度契合。将国际理念融入丰台课例研究,有助于突破传统研究局限,提升教育研究质量,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丰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正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未来,将继续支持丰台区教育发展,助力丰台区与高校、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丰台区教育注入更多国际元素,打造有丰台特色的课例研究品牌,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丰台经验”。
研讨会上,阿拉尼首先以《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他以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将老师们在观摩公开课时的常见状态一一呈现并提出改善建议,同时也向大家分享了其他国家的老师在观摩公开课这项常见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变化。
“通过聆听阿拉尼的讲座,我仿佛看到了他本人日常在做课例研究时的真实状态,他会认真听取老师们讲授自己的听课收获。”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教师张建文告诉记者,“我觉得阿拉尼的讲座特别贴近我们的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和提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如何观摩一堂公开课,阿拉尼给出了观察学生回答提问的时机和方向、学生之间交流的场面、让学生发言的场面、教学方法恰当的场面、教学活动发生改变的场面、估计可能会产生某种教学问题的场面、教学时间不够的场面、学生没有反应时的场面、对教学内容能够举出恰当实例的场面等20余项场景提示,供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参考,为大家展示了课例研究的广阔视角。随后,阿拉尼和高益民与一线老师们共同观摩了丰台一小数学老师王萌的《搭配问题》公开课,老师们分组表达个人的观摩收获和见解,大家在共同研讨中互相碰撞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火花,互相取长补短,探寻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双减’政策纵深推进的当下,课例研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丰台区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高质量的课例研究能够有效破解教学改革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丰台教育人将努力实现从经验总结到实证研究的跨越,推动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建构的跨越,构建多元研究共同体。”丰台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蒋炎富表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人格养成等深层次诉求,让每个生命在课堂上绽放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