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旭) 丰台区少年宫“你好,世界”项目组本学期聚焦“儿童参与性”设计,以“花园城市的绿动密码,何以‘离尘不离城’?”为驱动问题,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带领学生完成从自然观察到科普传播的全链条实践。5月16日,第一阶段项目产品——由儿童自主探究、设计、播读的《植物智慧锦囊手账本》,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举办的丰台首届文旅休闲生活集上正式亮相。
本次项目以“植物智慧”为切入口,带领学生深入世界花卉大观园开展系统性探究。孩子们化身“自然观察家”,在植物学家的指导下,对25种特色植物展开“叶片特工队”“花朵外交官”“果实漂流记”“种子冒险家”“根茎野战军”“生命共同体”六大主题研究。
为打破传统科普的“单向输入和输出”的模式,本次项目还借助戏剧赋能,利用表演和声音叙事的方式丰富项目实践,最终实现了“视觉+听觉+场景融合”的多维度项目产品。
在戏剧工作坊中,孩子们将植物特性转化为肢体语言——以“植物小剧场”形式演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模拟苏铁叶片的“雨水导流”轨迹,演绎南瓜卷须的“触觉感应”过程,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种子破土而出开花结果的过程,让科学原理具象为可感知的肢体叙事。
最后,项目组同学还踏入专业录音棚,化身“自然解说员”,用童声为每株植物录制专属故事:将火龙果种子的“乘风之旅”编成童话,把龟甲龙的“休眠哲学”谱成诗歌,叠加舒缓自然的环境音效,打造“可听的植物智慧锦囊”。
作为本次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植物智慧锦囊手账本》将在世界花卉大观园作为官方导览手册使用,手账本内嵌25个植物科普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收听儿童讲解,实现“一书一园”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与此同时,项目组同学手绘的“25种植物手稿”也将以园区文创产品的形式进行传播。期待通过儿童视角的“软科普”,这份“可听、可触、可实践”的项目成果可以成为连接公众与自然生态的“绿色纽带”,让更多的人发现植物的智慧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