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1日凌晨两点,3营营长金振中率领弟兄们,向平汉铁路桥东端阵地的日军发起了进攻。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搏杀,日军被击溃了。就在追击溃败日军的时候,一名隐藏的日军用手榴弹炸断了金振中的左腿,接着又射来一发手枪子弹,从金营长左耳旁射进,从右耳下穿出。看到营长负伤了,随从的护兵急忙抢救,把他抬出战场,护送到长辛店火车站,之后送往保定医院救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坚毅豪言:“卢沟桥做证,中国不屈!”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刊发了金振中营长在战斗中负伤的消息,各界人士纷纷到保定慰问。
金振中1904年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汪塘沿。家境贫寒,少年时期在一家果子店当学徒。一次开店门时,没稳住,一块厚重的门板砸碎店铺的玻璃窗,他担心被师父责骂,就逃离固始县城。一路乞讨,走到豫西方城县时,正赶上方城县保安团募兵,金振中便“吃粮当兵”了。
1924年,金振中投身冯玉祥西北边防陆军干部学校;1926年毕业后,被派入5师13旅39团2营6连任少尉排长。他凭借过硬的训练和聪明才智,从排长做起,历任连长、团副等职。1930年,担任29军37师219团3营营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7月8日下午,37师师长冯治安电话指示金振中:“卢沟桥之战,已经引起世界关注,你们的决定如何?”金振中坚定地回答:“誓与城桥共存亡!”
话题回到保定医院。经过一番抢救,金营长还是失去了左腿。1938年,金振中从保定医院伤愈后,担任77军179师673旅副旅长兼1065团团长,参加了汉口外围大会战,固守大界岭一带,与日军厮杀3个月。1943年,因亲共疑忌,金振中被调为闲职。
1948年淮海战役开始后,张克侠、何基沣率部在贾汪起义,当时金振中在离徐州30里的柳泉,在追随起义部队时,金振中被国民党军队截回徐州看管,后被解放军解放,他到华东区高教团学习了3个月。
1949年春,金振中转到家乡,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照顾,参加商业工作。手工业、工商业合作化后,他又进入杂货商店当售货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上根据金振中的身体情况,1980年11月,把他安置在县文化馆工作,后来又增补为县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
1985年3月1日,金振中因病逝世。
遵其遗嘱:“愿骨灰撒在卢沟桥畔,与老领导何基沣在一起。”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1985年8月14日,金振中老人的骨灰被安葬在卢沟桥附近。
下期预告
他是第一个冲向战场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下29军血战的真相;他的报道预言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却在一封战地通讯后神秘消失……母亲苦守老宅32年,只为等他回家。《宛平夜话》第12期将为您揭秘战地记者方大曾身上的谜题——他究竟去了哪里?那台相机里,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
播出时间:8月1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