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箭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助力“长三甲系列火箭”6个月完成10次发射
以冲刺速度奔跑在生产一线

  本报讯(通讯员 吕思寒)截至7月30日,2025年火箭院已顺利完成20次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完成年度第10次发射。 

  6个月完成10次发射,突破半年发射次数新纪录,长三甲系列火箭取得新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火箭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各条战线开足马力,统筹人员,全流程嵌入“创新”基因。冲刺全年任务,他们将继续奔跑在生产一线,交出更多喜人的成绩单。

  科学调配

  让专人啃专长领域“硬骨头”

  科学的人员统筹是解锁高密度任务完成的“关键钥匙”,唯有科学调配人力、精准分配职责,才能让每个岗位都成为驱动任务高效运转的“齿轮”。 

  “2025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任务将再次刷新历史之最!”去年年末,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处工作部署会上的一句话像一颗“信号弹”,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战斗”热情。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硬核博弈”。为了让产品按时交付、问题高效解决,生产处决定对液体计划组人员分工进行重新优化,经过反复研讨,最终为长三甲系列火箭任务配备了4名型号主管——这意味着液体计划组三分之一的骨干力量,都投入这场攻坚战。“处内结合每位主管的工作经历,反复斟酌考量,让专人啃专长领域的‘硬骨头’,做好结构件、总装直属件等各类任务风险的识别与生产问题的处理。”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肖秀庆说道。 

  型号主管结合型号2025年上半年的任务特点,开启了“显微镜”模式的梳理工作。大家逐项拆解,梳理部段、零件信息与交付节点。“这个部件交付早了占用场地,交付晚了影响总装,必须卡准!” 

  在每一次任务研讨中,“精准”都是高频词——要尽量让每一件产品的交付,都像火箭入轨般分毫不差,把资源占用和生产等待“挤”到最小。

  主动求变

  布局、分工双优化

  今年上半年的10发任务,总装测试及发射场工作进入“高强度战斗模式”。对此,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总装事业部早在去年便有所行动,主动求变,优化场地布局及人员分工,开展双工位总装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24小时排班,让人员兼顾总装及发射场相关工作,以应对人员紧张情况;以长三甲系列火箭为试点,推行专业测发模式,成立专业测发队伍,同时固化发射场工作人员。 

  春节后,总装事业部姜维便乘机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待就是4个多月。在发射场的百余个日夜中,他成为外场工作的“大管家”。“任务密度飙升,队伍必须吃透每一项技术状态的变化,此时驻守发射场,能够清晰了解状态变化,减少交接磨合,在朝夕相处中和发射场工作人员培养出默契,把不确定性一点点‘挤’出任务流程。”姜维说道。 

  此外,在多发次任务的经验积累过程中,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工艺岗位也进行了适应性的岗位融合工作。此前,一个试验队配备两名工艺员,分系统“各管一摊”;如今,“全能工艺员”上线,一人扛起全系统工作,并开展设计相关的承接工作。这不是简单的岗位合并,而是型号队伍在多发次任务中摸索出的“效率密码”——让专业力量更聚焦、更灵活。

  多维创新

  蹚出高效生产新路径

  人员紧张,设备有限,如何突破重重壁垒,保障高效生产?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生产总装给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在高密度生产任务中,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坚持创新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在工艺保障、生产流程、激励措施等方面不断创新。 

  2025年,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5车间再次承担起了长三甲系列火箭芯级贮箱生产的重担。为了保障各生产环节的科学流转,车间开展了深入的工艺审查,制定了《生产作业指导书》,让生产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下架交付,全流程“有章可循”,工艺保障成为任务推进的“稳定器”。不仅如此,5车间还创新提出“并行生产+工序整合”的模式,实现了箱底拼焊、筒段纵缝焊接等多条生产线并行作业,有效缩短了总体生产周期;针对倒班状态对架下装配工作有影响的问题,车间箱体装配组优化绩效分配,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全员的共同努力下,车间上半年下架贮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 

  15车间则聚焦细节开展工作。多年来,一级尾段尾翼接头的安装工作一直在车间整流罩总装卧式铆接型架上开展,除了占用整流罩总装制造资源外,卧式型架底部空间狭窄,给操作带来不便。对此,车间与公司产品研发部合作,改制了现场利用率较低的立式铆接型架,将卧式装配改为立式装配,解决了难题,一年可释放该型架约120天生产周期,提高了排产的灵活性。车间还对闲置设备端框导孔机进行升级,满足型号后过渡段产品生产需求,有效释放舱段数控铣切系统20%的壳段生产压力,使端框导孔机设备利用率提高60%。 

  火箭测试过程中,4个助推分离插头的操作工作通常需要8个人同时手动完成,堪称“人力黑洞”。为缓解人员紧张,总装事业部测试组自制了助推自动分离装置,将8人手工操作的工作优化为1人自动操作。 

  全流程、全方位的创新突围,助力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为长三甲系列火箭创造发射新纪录奠定坚实基础。后续,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将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努力跑出生产“加速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第05版:城治
   第06版:防汛
   第08版:健康
以冲刺速度奔跑在生产一线
首部汽车VR空间大电影“开进”汽博馆
程静:哨声一响护平安 联防队员勇担当
丰台企业为内蒙古研学师生送上“护眼礼包”
“南中轴地区建设者之家”落户凉水河畔
丰台报社会04以冲刺速度奔跑在生产一线 2025-08-06 2 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