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13年文化工作要点
2013年是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十二五”规划和开启新三年“城南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还是第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的关键之年。丰台区文化工作将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坚持、三个面向和一个关键”,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均等化、文化活动多样化、文化服务网络化、文化管理科学化的目标,为把丰台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首都文化强区作出贡献。
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挥文化社会引领、文明促进、品牌塑造和人心凝聚的作用,为把丰台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首都文化强区作出贡献。
工作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以“北京精神”为核心的时代风尚,依托“丰台文化、丰台精神、丰台形象、丰台品牌”建设,以党建效能建设为抓手,围绕一个主题,确保两个活动,完善三个体系,全面落实注重“发现丰台之美”引领促进、精心服务园博会展陈及活动、持续提升“卢沟晓月”晚会美誉、大力完善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搭建文化信息共享平台、深入开展“书香丰台”阅读活动、挖掘整理历史文化故事丛书、研制开发丰台特色文化产品、培育凸显“一街一村一品”特色等十项工作,以此推进核心价值塑造、文化品牌打造、服务体系铸造和市场环境营造,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围绕“发现丰台之美”这个主题,凸显文化凝聚力,引领区域文化风尚
以探索“丰台之美”为抓手,增强创造“丰台之美”动力,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以蕴育“丰台之美”为载体,打造展示“丰台之美”窗口,完善文化基础建设;以感受“丰台之美”为目标,形成弘扬“丰台之美”导向,提升区域文化品牌;以体验“丰台之美”为内涵,夯实热爱“丰台之美”基石,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二、确保“两个市级”重点活动,提升文化影响力,扩大公众认知范围
(一)精心服务园博会展陈及活动
围绕园博会的举办精心策划组织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协调办好园博会开、闭幕式,依托承诺类、预热活动、展会期间三大类活动,以文化为血脉,各项文化事业贯穿园博会全过程。深入挖掘历史悠久的永定文化,完成永定塔展陈制作和展品征集工作,配合做好《卢沟运筏图》的制作和后续展品开发,展现卢沟桥灿烂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台城市新形象。
(二)持续提升“卢沟晓月”晚会美誉
在成功举办北京市“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加强对永定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卢沟晓月”文化内涵的挖掘,依托“卢沟晓月”美景和寓意,树立“团圆、幸福、和谐、快乐、希望”的中秋文化理念,充分利用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在积极为百姓提供好服务的同时,不断丰富“卢沟晓月”的文化内涵,提高中秋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完善“三个文化”建设体系,提高文化服务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一)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示范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设施网络建设不断提升。按照“一体两翼多点位”的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条件,完善区、街乡镇和社区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丰台区综合文化中心和戏曲文化中心的建设,推进方庄市民数字文化中心建设。对现有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进行维护、改造、升级,力争打造几个主题文化广场,并以此为阵地发展特色团队。加大对社区、村级文化设施现状的研究,推进“一区一品”“一街(一乡)一品”的创建,促进“六型社区”和“一刻钟”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圈的建设。
服务供给建设不断创新。围绕区域发展的重点工作,整合专业力量,激发群众热情,紧紧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进精神塑造,研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映区域文化魅力、引领核心价值的特色文化产品。发挥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开展周末相声乐苑、周末场演出等文化活动,并对辖区群众免费开展公益性培训;发挥区图书馆辐射功能,通过推荐书目、组织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书香丰台”阅读活动,完成“益民书屋”和“基层图书室”的建设工作。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特殊群体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组织支撑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对街乡镇文化品牌的培育,推进“一街一品”、“一村一品”,树立固定品牌形象。继续开展以“我的丰台·我的家”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积极办好“三下乡”、“文化四进”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享受欢乐、增进幸福。二是组织发动区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和全区各类文化团体、文艺创作爱好者,充分发挥全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的作用,积极培育丰台人富有时代感的精神风貌,倡导丰台人果敢自信、诚信守诺、奋发进取的时代风貌,促动群众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引导全区文化活动向着品牌化、系列化、大众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保障措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各街乡镇不断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全区基层活动蓬勃发展。二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全区文化干部、基层文化组织员和文化志愿者三支公共文化人才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三是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将网上行政审批及全区文化、文物、娱乐场所等各类文化设施、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与梳理,逐步实现科技手段促进文化事业直观化、动态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
效能评估建设不断深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试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系统,实现日常工作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横向部门与纵向管理相结合,加强对文化人才、文化活动及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
(二)完善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为彰显文化内涵打牢基础
节庆文化创新发展。继续以民族传统节庆日为载体,打造以“花好月圆传戏韵”为主题的花卉、戏曲文化活动,使节庆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让群众在文化生活中感受传统的习俗、体验文化的魅力。
历史资源挖掘保护。结合金中都建成860周年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以挖掘“历史丰台”为重点,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编辑《丰台区历史文化故事丛书》。配合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开发上市进行地下考古勘探工作,做好地下埋藏文物保护方案设计,加大对全区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力度。
非遗展示活化传承。充分发挥丰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丰台区第四届室内新春游乐会、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利用。
(三)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为确保文化安全巩固措施
规范管理落实有效。以“平安丰台”为重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为民服务”的理念,做好文化市场的各项行政许可,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应急演练等日常工作。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窗口服务、优化审批程序、积极主动作为”的原则,继续实施首问负责制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保持群众满意率,实现文化监管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执法检查确保实效。巩固“抓综治溯源头、抓网格打游商、抓平台报动态、抓级管共创安、抓渠道施奖励、抓督查促实效”的管理成效,坚持“一丝不苟、准确无误”的原则,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网吧、出版物市场整治和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
部门联动发挥功效。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坚持职能部门与属地部门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文化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相结合、传统执法手段和科技信息执法手段相结合的有力措施,设立公安、城管直接参与的文管办综合执法办公室,强化日常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协调和联合执法行动。
2013年,全区文化系统将以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成市、区各项指标,坚持“有基础、有体系、有队伍、有人才、有品牌、有亮点、有政策、有资金”的工作标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挥文化社会引领、文明促进、品牌塑造和人心凝聚的作用,为保持区域经济繁荣、增进人民福祉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北京市丰台区文化委员会
附件: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