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承载着万千市民的纷繁生活,总要面临“针头线脑”“小修小补”等民生需求。客观而言,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不起眼的“小修小补”摊点似乎越来越不好找。任何业态,都有其成长发展的周期,同样也遵循着经济活动的规律。毋庸讳言,大城市里的“小修小补”业态普遍面临着现实挑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经济账”:哪怕是一间不宽敞的小铺面,算上租金水电等,成本也并不低。可维修店一旦定价过高,很大程度便稀释了修补的意义,消费者不会买账。更何况,像鞋子破了、拉链坏了、自行车出毛病、家电反应失灵等,确实让人着急,但也不是老遇上。市民的“低频刚需”要重视,维修铺子的经济成本账也不可忽视,如何让“小修小补”更好融入城市,确实是一道棘手的现实考题。
“小修小补”是烟火,也是民生。以北京的实践来看,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好做法。比如,有的街道盘活社区空间,以零房租或低房租的办法,吸引修鞋、配钥匙、修车的师傅进入。再如,有的国企出手组建便民维修队伍,让居民享受“质优价廉、诚信托底”的服务。再看“小修小补”商家,已有手艺人应时而变,或是将裁缝店“搬”到网上,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或是承接修改婚纱礼服等业务,增加新的盈利点。治理者提供阳光雨露,店铺多多想方设法,“小修小补”必将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过去,“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不时在街头巷尾响起,似乎喊出了生活的百般滋味。今天的城市也要找到恰当的方式,让“小店”的灯火温暖可亲,提亮城市的宜居成色。
附件: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