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特约记者 孙宏阳 马小钧)环岛西侧的一排矮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造型优美的白色遮阳廊架以及点缀其间的花箱,旅客在阴凉下等候着网约车……北京西站南广场擦亮“进京最美第一印象”,通过环境升级改造、进出站流线优化等措施,使“花园站区”颜值提升、旅客出行提速。
升级改造扮靓“花园站区”
“刚从西安来北京,准备打车去酒店,西站比我几年前来时更美了!”北京西站南广场,环岛西侧新开辟的网约车候车区,拖着两个行李箱的王女士坐在白色遮阳廊架下,不慌不忙地给家人报平安。
这片遮阳廊架与带有流线感的白色座椅融为一体,一根根高强度的“竹钢”向上“生长”,在空中绽放,像一把把展开的遮阳伞,满足旅客防晒、避雨的需求。“这块三角地,过去设有相关部门的管理用房,我们多方协调,将其调整至其他地方,释放了140平方米空间,并打造为网约车候车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市重点站区管委会西站办副主任侯昕介绍。
记者注意到,廊架顶端并非完全“封死”,而是局部镂空设计,以此减小风荷载的影响,便于气流穿过。同时,过去不太美观的护栏、石墩子拆除后,换上了一个个生长着绿植的花箱,大花萱草、鸢尾等植物扮靓“花园站区”,为火车站地区注入生机与活力。到了夜晚,点缀在廊架上的柔性灯带可为旅客出行、候车提供照明。
流线优化缩短旅客进站距离
暑运期间,各大火车站地区多措并举,为旅客进出站、接驳乘车提速。
过去,西站南广场环岛区域,常出现车辆排队拥堵、出租车与社会车辆交织的现象。今年,在站区升级改造工程中,将环岛西侧匝道“二变三”,增加一条车道,加快车辆循环。“我们还优化调整了落客区位置,优化出租车交通组织,将环岛与南广场无障碍衔接,旅客进站距离缩短三分之一。从落客下车到进站,旅客只需走185米,不用再顺着护栏绕远了。”侯昕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在西站环岛旁的网约车候车区,新增设了标有数字的指引牌,便于司机和旅客快速找到对方,减少对接耗时。通过一系列措施,西站南广场环岛通行效率提升约32%。
科技手段助力旅客接驳提速
除了工程改造、流线调整,各大火车站地区还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在北京西站负一层,通往网约车P6上车点的路上,一块蓝色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地面接驳区的监控画面,以及4车道、5车道上的网约车入场信息。一旦有车辆入场,屏幕上会跳出车牌号以及车道、站台信息,同时广播通知旁边网约车候车区内的旅客。“在这处新开辟的室内候车区,旅客可以冬暖夏凉地候车,也避免车来了不知道去哪儿寻车。”侯昕告诉记者。(下转03版) (上接01版)
在丰台站南广场P1停车场,网约车候车区也完成升级改造,加装360平方米的遮阳棚,为候车旅客遮阳避雨。同时,按照旅客手机尾号数进行分区、分车道管理,从软件后台直接提示旅客到对应通道候车,提高旅客与网约车司机的对接效率。
根据《北京市重点站区2025年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本市今年聚焦疏堵、治乱、消隐、扮靓,全面提升各大火车站地区出行环境,尤其是将重点推动“一南一北一中心”(南站、北站、西站)三个站区品质提升。其中,北京西站南广场重点提升环境品质与景观绿化,重现莲花池历史文脉,致力于建成花园中的车站、城市会客厅的样板和站城融合的典范;北京北站地区打造基本无围栏花园站区;北京南站地区对周边地块进行“整体激活”,研究建设集地下交通接驳、城市公共活动和形象展示于一体的站城融合示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