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瑶 通讯员 段红光)近日,记者从区城管委获悉,为落实市委书记蔡奇“采取战时机制,每天调度,加快推进力度,解决点位问题,及时回应关切”指示要求,丰台区整合资源,条专块统,集中发力,形成突破,发挥垃圾分类“战时机制”,做到“四个迅速”,实施垃圾分类“组合拳”,开展全行业动员,将垃圾分类持续引向深入。
■广泛宣传,全员动员
150余万份折页发放社区,让垃圾分类宣传入脑入心
丰台区通过动员推进、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将垃圾分类引向深入。4月下旬以来,区城管委密集召开重点行业、街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度会、协调会、培训会10余次,传达落实市、区领导指示精神,安排布置垃圾分类组织动员、分类体系建设等工作。
区卫健委召开丰台区卫生健康系统垃圾分类阶段推进工作会,部署了卫生健康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反馈了市级督查情况,同时进一步明确做好“十个关”“八有”“两禁止”工作要求。区教委召开教育系统视频会,结合开学工作布置垃圾分类工作。区民政局在社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十个一”行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落实“一带头、四到位”的主体责任,协调驻区部队开展垃圾分类。丰台街道在丰台站改建工程指挥部组织垃圾分类现场观摩会,对该工地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责任公示牌、垃圾桶站设置、分拣员值守情况以及厨余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观摩,通过试点带动,推进辖区工地开展垃圾分类。
丰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街乡镇制定实施垃圾分类动员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宣传内容和阶段安排,开展线上线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小区、楼宇、大街等区域悬挂横幅12000余条,张贴海报30余万张,发放宣传折页150余万份,设置户外单立柱大幅宣传画面20余幅。通过微信群、上门入户等方式发放《一封信》《倡议书》,发动全区21个文明实践所、394个文明实践站1000余名文明引导员开展垃圾分类引导,持续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
■督促检查、迅速整改
3000多个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监督检查
“近期,我区组织专人现场检查垃圾分类,发现问题通过微信群点对点沟通,限时解决回复。”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检查发现混装混运现象、社区存在积存垃圾、楼道内积存垃圾等问题,及时通报并组织回头看。”
针对大红门街道阳光花园小区、东高地街道东高地小区等小区值守时间内桶站周围无指导员、部分垃圾桶未更新标识、未设置有害垃圾投放点、垃圾桶标识不正确进行督促整改。5月1日以来,区城管执法局在生活垃圾专项执法中,共出动执法人员近4000多人次、出动执法车1470台次,检查社会单位、居住小区3000多个,开展联合执法50多次,宣传教育600余起。卢沟桥街道联合城管执法队针对“12345”举报件对卢沟桥街道鼎恒中心、保利益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检查和指导,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各社区加紧整治处理,安排物业专业人员加强指导,及时设立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暂存点,让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完善设施,迅速闭环
厨余垃圾日处理达250吨创历史新高
区城管委对辖区228余处密闭式清洁站以及600余辆各类垃圾运输车辆制定提升改造计划,加快绿色车队建设,组织各街乡镇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收集点进行摸排统计,制定提升改造计划,目前已陆续启动改造。
丰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厂已通过环保和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试运营,打造终端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走在全市前列。厨余垃圾采用“预处理+干湿联合厌氧发酵”的工艺方案,经破袋、人工拾捡、磁选、粗破碎、渣浆分离、高压挤压分离、一级除杂、二级除杂及调浆后,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渣进入循环园区残渣填埋场卫生填埋处理,产生的垃圾沥液和调浆物料进入废弃油脂车间除油后进入湿式厌氧罐发酵,产生的湿组分泵入干式厌氧舱发酵进行资源利用。
丰台区以先进技术工艺为支撑,与全区600余家党政机关、社会单位签订收运合同,建立了厨余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闭环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目前每天集中处理厨余垃圾250吨,增长趋势明显。此外,卢沟桥乡政府机关安装1台500公斤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将食堂、桶站等前端分类收来的厨余垃圾集中投放,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后厨余垃圾废弃物含水率可降75%以上,为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范例。
下一步丰台区建立适度“倒逼”机制,6月起全区密闭式清洁站(垃圾楼、中转站)将探索拒收混合垃圾,进一步回应市民关切,层层传导压力,坚决解决混装混运问题,扎实提升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