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于丽丽)7月以来,东高地街道普查员张明东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奔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为了确保绘图信息的准确性,无论建筑物大小,即便是辖区内有些非常破旧的、依偎在犄角旮旯里的小建筑,他都要一一走访,逐一进行核实、标绘。
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的建筑物标绘工作,东高地社区需要到辖区最高建筑物的18层楼顶进行信息采集。张明东从小就有恐高症,哪怕只是三楼的层高,他都不敢从窗户外往下看,他说:“恐高的时候,手心手背全部都是汗,脑袋晕乎乎的,心跳也加快,浑身瘫软,难受的很……”但一投入工作,张明东好像就忘了恐高的事,完成标绘工作后,当张明东再回望楼上,冷汗唰地一下流下来了。“说来奇怪,好像那几分钟就忘了那事。”张明东挠挠头,憨厚地笑着。
“每个网格员先把自己的管理区域整理一下,排摸掌握大致情况。”参加过多次人普工作的“元老级社工”杨红一边为社工普及知识,一边给大家讲解社区这些年来的变化。带领大家熟悉普查流程,做好2020年第七届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杨红是万源南里社区人口普查员,先后参加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2017-2019年北京市人口抽样等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普查工作经验。
“最困难的‘抗疫’我们都坚持下来了,这一次一定能顺利完成人口普查工作!”杨红的话像是给社区的同事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万源南里社区,大家都干劲儿十足。万源南里社区地域面积大,而且所属产权单位繁多。眼下又正值三伏天,为了确保标绘建筑物的准确性,不落下一个建筑物,她常常顶着烈日跑现场。她常说:“只要‘上心、操心、用心’,就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在进行普查区域划分和建筑物系统标绘时,经常遇到一些建筑物产权单位不清晰,现场也没有专人负责,她就需要多次联系相关负责人,进行信息确认。偶尔遇到APP上没有的但实际存在的建筑物,手机上不好操作,需要用电脑上的画图软件来进行标绘。为了用好画图软件,她就不断学习,在网上找视频,请教年轻的同事,不到一周的时间,她就已经是一个富有人普经验的画图高手了。
区域划分和建筑物标绘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和登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截至8月3日,东高地街道的建筑物标绘和区域划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其中万源南里小区的普查小区划分工作完成情况比原计划提前了20天……为了确保七人普摸底工作顺利开展和普查登记工作不重不漏,东高地街道的社区普查员们在工作中科学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形成各负其责、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为下一步两员选聘和户口整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