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爽)早晨不到7点钟,张玉良阿姨已经出现在楼下的垃圾桶站旁,她先看了看厨余垃圾桶内的投放情况,随即按下手机上的录制键,“现在是30日上午,刚才看了一下厨余垃圾桶内的投放情况,里面没有塑料袋、塑料瓶、纸巾等,全部是瓜果皮核、菜叶这样的厨余垃圾,大家的分类习惯正在逐渐养成,非常棒。”
张玉良今年70岁了,家住西罗园第三社区,是社区垃圾分类引导员。每天7:00至9:00、18:00至20:00,张阿姨都会准时出现在垃圾桶站旁,引导居民准确投放各类生活垃圾。“最初几天是真辛苦,来一个居民我就教一次。投得不对的,我就再拣出来。每天回到家里,身上都有一股味。”
当问及既然又脏又累,为何能坚持一直做下来。张阿姨的欣喜溢于言表,“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通过我们党员、志愿者的引导带动,能让更多的人转变观念、养成习惯,再辛苦也值得。”
张阿姨还是一个视频达人,为了促进全楼的居民身体力行,她每天都会用视频记录下来垃圾分类情况,志愿者分拣的视频、居民准确投放的视频、厨余桶分类不达标的视频……每天桶站值守结束后,张阿姨都会将拍摄的视频发到楼内居民微信群,再总结一下全天的分类情况,张阿姨称之为“分类日志”。
“我们全楼126户居民都在这个微信群里,我把每天情况发到群里,很多居民留言、点赞,对于混投等不文明的行为,我也会通过视频曝光,起到提醒和教育的效果。现在大部分居民都能做到分类投放,不分类或是乱投的情况越来越少。”
为了促进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西罗园第三社区党委广泛发动党员、志愿者参与桶站值守,60多名志愿者自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14个桶站实现了值守覆盖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