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斗军湾村旧貌换新颜
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邵亦晴)车开进涞源县白石山镇斗军湾村,新建的砖瓦房和过去的土坯房形成了强烈对比,半山腰的打谷场上,村民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条平整的马路通向家家户户,村民家门口金黄的玉米垛成排连片,路边墙面绘有各式各样的宣传画,护路坝上还能看见吃松果的小松鼠。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道路不平、垃圾不清、路灯不明、自来水经常停”的景象。
据了解,斗军湾村是深度贫困村,村域面积10150亩,其中山场面积6200亩,耕地面积2576亩,全村农村户籍人口425户1263人,贫困户31户57人,建档立卡户74户170人。从2014年进行扶贫以来,先后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到村到户以及河北省委党校工作队驻村帮扶,最终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4.6%降为0.16%,2019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坯房最大限度进行了维修改造、曾经破损低洼的道路也进行了硬化修整、新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入户、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垃圾被绿化取代,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这离不开斗军湾村党组织的示范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白石山镇斗军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立说。斗军湾村共有党员58名 ,通过实行“党组织生活+扶贫脱贫工作”的方式,定期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通报脱贫攻坚工作进度和成果,围绕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性教育和组织生活,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思路上出谋划策、在发动群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上示范带动。
“村两委干部通过与建档立卡户结对子,帮扶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王建立介绍说。在村庄面貌改造提升、厕所改造、暖心房等工程项目中,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务工。作为支部书记,王建立在自己承包的工程项目积极吸纳本村村民就业,平均每年为30个村民提供务工岗位,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同时,村两委还主动联系企业为村民提供就近务工岗位。今年,村两委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确定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合的养殖项目产业发展方向。“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党员干部在产业项目探索实施过程中先行先试,把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优势,努力形成党组织找准致富门路,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携手战胜贫困的局面。”王建立说。
2019年,结合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工作,由丰台区商务局、区文旅局牵头区餐饮住宿服务行业协会、区商会、区旅游联盟捐资18余万元,会同白石山镇党委和斗军湾村委共同修建“斗军湾村扶贫协作党员驿站”,加强对扶贫协作的党建引领作用。资金修缮了村两委办公室,建设了党员活动室、精准脱贫工作室、村务公开栏、农家书屋等,配置了电脑和打印机等基本服务设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为党员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同时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两个功能”的有机统一。
此外,在河北省委党校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村两委规范了“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等村级工作制度,抓好政策宣讲培训工作,注重培养致富带头人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引导党员在产业项目发展、创业致富领富上发挥带动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政策落实、带动致富和服务群众的桥头堡作用,是打通扶贫脱贫工作的‘最后关键一公里’,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河北行政学院机关党委书记、驻涞源县白石山镇斗军湾村第一书记温瑞璋说。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重任依然在肩。在斗军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是一处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有500年历史的古戏台。斗军湾村在宋辽时期地处古战场,因杨家将与辽国大将韩昌在此地战斗而得名,古戏台历史悠久见证了昔日斗军湾村文化生活丰富、社会景象的繁荣。如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斗军湾村通过党建引领、扶贫政策、各方帮扶和乡亲们的奋斗实现了脱贫,迈向了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接下来斗军湾村将继续抓好党建推进乡村振兴,再现历史上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