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邵亦晴)“在涞源县第三中学,看到简陋的办公室、拥挤的学生教室和学生宿舍,眼前的景象比我想象的更为艰苦,自己的内心却有了一种坚定的声音,终于来到了扶贫的第一线,这里才是我想要来的地方,这里才是我挥洒汗水的岗位。”提起初到涞源,丰台区扶贫技术人才廖青龙深有感触地说。
廖青龙是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二中学体育教师,他主动向学校提交了去贫困地区支教的申请。2019年10月17日,他来到涞源县第三中学担任中学政务处主任。一年的时间,他制订训练队训练计划,并协助本校教练编写了5000余字图文并茂的涞源三中冰雪教材,在他的带动下冰雪训练队从原有的37人发展到200多人。今年,学校冰雪训练队有9人被涞源一中以体育特长生招进高中,并且在河北省第二届冰雪运动会预选赛第二站青少年乙组的角逐中包揽所有组别前三名。
制定训练队训练计划
廖青龙来的时候,涞源县第三中学刚刚挂牌成立了涞源县冰雪体校,现在是“一校两牌”,此时学校最缺的就是教练员,他将自己的情况汇报给学校负责人,希望能担任教练,为学校冰雪体育项目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到训练队的工作后,我满怀信心地来到操场,眼前的景象让我至今难忘。”廖青龙说,“在操场上只有37名训练队员和一位体育老师,他们没有任何训练器材,没有任何冰雪运动的教参,没有统一的训练队服。”
学生们每天早上5点进行体能训练、下午3点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有个别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运动损伤,这些学生的项目是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天以外时间以练习旱地滑轮项目为主。了解情况后,廖青龙觉得制定训练队训练计划才是当务之急。
由于没有相关教材,廖青龙与本校教练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项目的技术知识与比赛视频,将比赛视频分解,将每个项目的各个技术环节分解,形成分解技术,并记录下技术要求与要领。经过几天的努力,他协助本校教练制定完成了新一段的训练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专项训练和针对性专门练习,同学们具备了滑轮运动的基础,滑轮队也迎来了专业的滑轮运动器材,孩子们穿上滑轮运动装备后无比的兴奋,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训练热情。
编写涞源三中冰雪教材
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成为下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训练过程中,廖青龙找到技术比较好的队员做技术展示,还用手机把每个学生的训练拍下视频,让队员们从视频中找到自己技术存在的问题,再根据每个学生情况进行专门练习。慢慢地廖青龙总结出了一套训练模式,但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技术和训练方法保存下来呢?他有了编写涞源三中冰雪教材的想法。
“我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后发现,这类教材非常少,经过与本校主管领导商量,我们之前总结出来的资料就是最好的材料,图片就用队员训练时拍的技术照片。”廖青龙说。经过几周时间的编排修改,他协助本校教练完成了涞源三中的冰雪教材。这本校本教材在河北省冰雪现场会上得到了很多学校教练的好评。
冰雪训练队由37人发展到200多人
如何选拔新的梯队队员完善梯队建设?他和部分班主任沟通时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与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不想上学的想法。
“大部分学生的想法是,我学习也不好,在学校也没有意义,还不如出去打工。”廖青龙说,“我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决定让这些孩子成为我梯队建设中的队员,给予孩子兴趣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培养,很多孩子在冰雪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信心,也让孩子们有了要上高中、上大学的目标,廖青龙在孩子们心中的称呼也从“教练”转变成了“廖哥”。
现在涞源县冰雪体校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体制健全、教练员尽职尽责、学生成绩优异的蜕变,真正体现了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
“扶贫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爱的传递。考虑到疫情和所在岗位因素,如果可以,我想延长我的帮扶时间,把热情延续下去,把涞源的青少年冰雪体育运动抓起来,带出一批好学生、好运动员。”在与挂职干部和技术人才座谈会上廖青龙满怀深情地说。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与保定日报社联合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