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晨 实习记者 张馨予)“每年我都会通过剪纸的方式为祖国庆祝……”
“这里是嘉兴的红船,这张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位是受人民爱戴的周总理,这幅作品寓意我们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日新月异……”剪纸艺人赵玉凤开心地向记者讲述着她最近的剪纸新作《喜迎二十大》。
今年74岁的她用一把剪刀、一张小红纸,剪出了自己的美丽人生。这就是家住丰台区南苑街道的民间剪纸艺人赵玉凤。每到重要节日,赵阿姨都会带领着自己的徒弟创作出颇具时代感的作品,为祖国献礼。
谈起剪纸,赵玉凤说:“其实是剪纸治愈了我,曾经的我是有一些抑郁倾向的人,当时家中最亲的侄儿患癌去世,给了我沉重的打击,从那以后就再也无法正常入睡,每晚只休息一两个小时,不愿意接触人群,医生开了治疗抑郁的药物,可是我不愿意就这样一直依靠药物维持下去,我要改变,突然想起来儿时有过剪纸的功底,就这样拿起手中的小剪刀开启了自己的剪纸之路,剪纸最终彻底治愈了我。”按照赵玉凤的话说:剪纸让她重新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在疫情期间,她在家里一剪就是一整天,极其投入,经常抬头就凌晨两三点了,手里只要拿起剪刀就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她说:“有太多的大好河山需要我去创作,祖国一年比一年繁荣,有太多的故事等着我呈现。”赵阿姨对待作品的态度十分严谨,有时候为了剪出符合历史背景的人物与事件,经常要去图书馆查阅很多历史书籍,这些细节无不感动着记者。
赵玉凤认为,对剪纸来说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多年来,赵阿姨已培养近百位传承人,她准备将自己的剪纸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你们现在看到学员众多,其实最初也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赵玉凤告诉记者,“刚开始很多人来报名,小到4岁大到80多岁,可没学多久都因为剪纸枯燥乏味沉不下心,耐不住性子就放弃了,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赵玉凤没有放弃,她说哪怕只有一个学员,自己也会用心授课。在她看来,能通过小小的剪纸传播正能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值得的。就这样赵玉凤的这种精神以及剪纸艺术的魅力引来大批真正爱好剪纸艺术的人,赵玉凤的队伍逐渐壮大。
“我和赵老师学习剪纸已经有五年了,我们也算是后几批的学员了,但是我收获非常大,每年我都和老师制作展板,比如这次就是和赵老师一起创作了《喜迎二十大》的作品,还跟着老师创作了抗疫主题、十二生肖等等,最初我就是为了退休之后丰富老年生活,谁知不自觉就爱上了剪纸艺术,赵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以及她对剪纸的热爱精神,让我尊敬并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徒弟孟雅芬向记者讲述着。她说:“接下来会像赵老师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门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赵玉凤说,剪纸艺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希望更多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对于学生都会无私奉献毕生所学,只为代代相传,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与党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