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提到劳动,大家一定会想到擦玻璃、扫地、洗碗等简单的家务劳动,其实劳动的范畴远不止于此。生活即教育,劳动伴成长。正如古诗《悯农》中的著名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希望在这美丽的春天,通过今天的这节劳动教育课,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深刻感受到美好生活需要劳动创造,努力让孩子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爱做家务 成绩优秀27倍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2022年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对此,家长不要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心孩子做不来,相反,适度劳动会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绩优秀了27倍。”著名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曾说:“今天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在抛弃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做家务。”
哈佛大学心理学者曾对153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从小爱做家务的孩子,未来有显著更高的就业率,以及显著更低的犯罪率、离婚率,还有患心脏病的概率也更低。
《新课程标准》重视劳动课程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前言中,也明确指出了课程育人的重要性: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订完善,需更加重视劳动课程教育。
劳动课程 12个关键词 三大任务群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其中劳动课程性质有以下12个关键词:劳动课程、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都要开始重视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劳动内容共分为三大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其中每个大任务群里又分为不同的小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整理与收纳”任务群分步解析
在义务教育的1至9年级的每个年级,每学期的劳动课设置是10至12课时,第一学段涵盖5个任务群,第二学段涵盖8个任务群,第三学段涵盖9个任务群。
下面,大家先来了解小学阶段,低中高三个学段中“整理与收纳”小任务群里分别有哪些劳动任务呢?
第一学段的“整理与收纳”包括:根据需要,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如衣物、玩具等;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和居室的书柜及书桌,能按照物品类别形状等整齐摆放。
第二学段的“整理与收纳”包括:定期整理居室里的书柜、衣柜、鞋柜和教室里的“图书角”、卫生柜、讲台桌面;将物品摆放整齐,归类收纳,做到有序、合理,便于取用。
第三学段的“整理与收纳”包括:通过对物品的整理与取舍,清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初步掌握对物品、居室进行整理、清洁的方法,较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家居空间。
通过比较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整理与收纳”小任务群,大家不难发现:劳动任务要求略有不同,依据年龄特点难度有所提升,劳动能力训练点有所侧重。
大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劳动任务要求,可以让孩子自主设计“整理与收纳”的家庭劳动任务,如书柜自己理、被子自己叠、鞋架自己理、衣橱自己理等。
再将“整理与收纳”的劳动能力,由个人逐步推进到集体,最后拓展到社会,最终提高孩子整理与收纳的劳动能力。
总之,要想把劳动的种子深植于孩子的心中,除了借助新课标中劳动教育的课程活动,还需家校携手,依据新课标1至9年级劳动活动指导清单,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照单劳动,共同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
开展劳动课程教育的点滴收获
在劳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他们拿起扫帚,将家里的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走进厨房把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跟父母学做菜、包水饺……在家务劳动中,他们不仅锻炼了劳动能力,激发了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也懂得了感恩,收获了成长,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孩子们表示:只有真正去做家务,才体验到干家务的劳累,体会到了爸妈的辛苦,以后要继续坚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家长们也反映,孩子们参与劳动后学会了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让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真心希望家校携手,大家共同开展多姿多彩的劳动课程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收获劳动的果实,学会心怀感恩。相信这颗“劳动”的种子必定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成长扎下坚实的根基,也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设计劳动任务发起热爱劳动
倡议书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劳动能力,分学段设计了低、中、高不同的个性劳动任务,希望家校携手,共同向孩子发起“争做劳动小能手”的倡议。
在家做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帮爸妈洗洗碗、扫扫地等。
在校做爱劳动的好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地参加班级劳动如扫地、拖楼梯、擦窗、拣公共场地的垃圾等,把教室和公共区域打扫干净。
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如每当你浪费一些饭菜时,你应当想到这是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应该浪费。
劳动是光荣的,热爱劳动吧!让我们用汗水描绘自己的理想,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大家利用这样的倡议书,给孩子一种爱劳动的仪式感,从而鼓励孩子节假日,积极参与“我是家务小能手,争做家庭小主人”的实践劳动。
6个小妙招
让孩子主动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如果,孩子比较懒散,总是被动地参与劳动怎么办呢?大家不要着急,我给大家6个小妙招,相信能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父母的态度要正确: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去学做家务。
让孩子有兴趣: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做家务。
每个人有具体的分工:让孩子有责任感。
及时表扬:当孩子完成劳动后,及时夸赞孩子。
适当奖励:当孩子表现好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制定劳动计划:按时完成,可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文/ 何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