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有效地扩大孩子的阅读面,增加课外阅读量的同时,为孩子参加学业考评提供更多的帮助。
能让阅读的“种子”在和谐家庭氛围的“沃土”上“生根发芽”,书香气息便会萦绕在家庭中。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阅读是从四五岁时父亲拿给我的一本《西游记》+一本《新华字典》开始的,翻开《西游记》不认识的字比认识的字多很多倍,想查字典,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会。于是,很快的,我就睡着了,因此便被无情地冠以“不爱读书,难成大事”的评语。长大后,每每当作趣事再去谈论到此时,我就跟父亲说,那时候特别想坐在您身边听您讲一讲《西游记》里有趣的故事,也许只是一小段,哪怕没有结尾,我可能都会自己去书中找结局了。父亲总会遗憾地笑一笑,说上一句“我们小的时候谁给讲故事,都是自己看书”。
多元化阅读方式带领孩子畅游书海
关于阅读,我一直记得这个场景,记得与父亲的对话,这也正是引发我对现在家庭教育中与阅读方式相关思考的基础。孩子想要的不是单一地被要求,而是从精神到行为上的引领。信息时代,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包含但不限于传统阅读,多媒体形式下的各种“新式阅读”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尝试改变的就是家长,要与时俱进,在当代各种新鲜事物中去探寻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方式与方法,尝试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带领孩子畅游书海。
陪伴孩子应该注重精神层面
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哪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孩子?也会有家长说,我是全职家长,每天跟孩子在一起。可是,亲子间的陪伴到底该如何界定呢?
只是人在,而心不一定在的“全职妈妈”却也屡见不鲜。那么,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是不是人在孩子身边就叫陪伴了呢?我想不是的,陪伴更应该注重的是精神层面。家长和孩子在家,各自捧着电子设备,一天没有一句话,饿了点外卖,这不叫陪伴。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到:成年人有更多的压力,来自社会的、来自家庭的、来自自身的……难道成年人就不需要通过放松来调节吗?当然需要,但是当我们的身份不再单一是自己之后,也就应该将陪伴孩子写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计划”。
让孩子在玩中主动探究、学习、阅读
相信很多孩子都会跟家长说“我去跟同学玩”,那家长有没有进一步追问一下“玩什么”呢?我的孩子经常会跟同学相约到公园去玩,也有体育锻炼的时候,但是特别少,他们玩的内容集中在做科学小实验;研究滑轮、机械组合;还有魔方、圣剑、玲珑拼图的各种比拼……
非常坦诚地说一句,他们经常玩的内容中我熟悉的只有魔方,但是我很支持孩子去跟同学玩。时代已经不同了,如今很多新鲜的事物出现在了孩子的身边,玩物一定丧志吗?我想:把握好度,是不会的。在我们并不熟悉的领域中,很多人都是从玩入门不断地探究、学习,最终走上巅峰。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家长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其实,孩子在追求玩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地去探究、学习、阅读很多不同方面的内容,不片面、不单一、多元化才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现在大多孩子喜欢看《最强大脑》,看到一个个“天才”选手的风采,钦佩仰慕之余也会去思考自己的理想。我的孩子学习魔方就是受到《最强大脑》选手的影响,从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到各种异型魔方,他现在会接近10种,在同学间他是会的种类最多的,他以绝对的优势代表班级参加了数学节的比赛。他不仅玩魔方,还把魔方了解得非常透彻,起源、原理、各种公式,这都是他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去阅读的内容。有一段时间他经常提出要跟我们玩《三国杀》,他为了让我们可以跟他玩,他将说明书上的详尽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讲解给我们听,带着我们在玩中学习规则。开始玩之后,每一种招式、每一种技能家中的长辈都能给他讲出出处,这一点令他非常钦佩。于是第二天,我就看到他在读《三国演义》,然后兴奋地说,“我知道xxx技能出自哪里了”。
阅读其实很简单,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它只是需要家长的用心策划,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鼓励孩子去玩,让他玩出名堂来,这名堂就从兴趣中来。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可以接纳和认同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但这不等于放任不管,作为家长我们首要的职责就是引导、鼓励孩子向着更具底蕴的方向去发展,帮助他们走上将阅读融入生活各个角落的康庄大道。
文/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一小学教师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