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和向上的幸福感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与力量。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能力变得更好,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发掘孩子自身的潜力,让其掌握自我纠错的能力。而家长在严格与自由中也要找到一种平衡:
首先,严而有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保护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参与他们探索自然界的行为;与孩子共同观看社会新闻,同他们讨论对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带孩子参与家庭或朋友举办的聚会活动,增加他们与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人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感受交流和观点碰撞的魅力;积极地向孩子表达爱,也向他们表达对被爱的向往和感激,让他们懂得爱与被爱;涉及道德两难的事件,邀请孩子做出判断和选择,培养孩子正义、节制和敬畏等道德品质。
其次,严而有格—不打压孩子的心理。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孩子有发现自身优势和自我纠错的能力。所有的孩子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孩子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他们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再次,严而有度—有合适的方式、标准。父母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所有行为,将其分为可接受的行为和不可接受的行为,并与孩子协商。
最后,严而有序—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在孩子拥有问题时,父母愿意真诚地花时间去倾听,放下情绪,只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完全接纳了,进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孔子曾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不难发现,孩子不喜欢被压制、被干扰、被冒犯、被监管、被唠叨。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对孩子做到该尊重时尊重、该扶持时扶持、该放松时放松、该放手则放手,在精心养育与自主发展间寻求平衡。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唠叨而主动学习,更不会因为家长的攻击而妥协顺从。因此,建议家长们要善于觉察并调整自己的情绪,尽量减少在急躁和愤怒之下与孩子沟通,也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嫌弃和埋怨。因为很多时候,非语言比语言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家长的情绪稳定了,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少了,家庭氛围安全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安宁了。
■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赵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