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张馨予)数百岁的石狮子无声讲述着王朝兴替,精致的绣花鞋诉说着封建制度下女性的酸甜苦辣,木质的印版记录着长辛店老镇曾经商贾云集,火柴、电视、收音机、电石灯成为时代的印记……10年来,他或接收居民群众的捐赠或自己“淘宝”,如今各类藏品已达万件,在他看来,这些老物件有记忆、有生命、有温度,是老镇居民的乡愁。10年来,他还沿着自己规划的长辛店红色线路,义务为前来长辛店探寻红色文化旧址的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外地游客等讲解长辛店红色历史文化,覆盖人群5万余人次,让更多的人感受红色文化、延续红色基因。
“一件老座钟让我有了收藏老物件的想法”
1961年出生的尹喜军,五代人都在长辛店工作生活,他曾担任长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区党委书记,也是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的负责人。2021年10月,他在长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区居委会退休。退休之后的尹喜军,也一直张罗着这间展室的老物件收集和整理工作,耐心细致地守护着已搬迁居民们对于长辛店古镇的情怀。
“我年轻时就对老物件感兴趣,每次遇到具有历史意义的物件,便留心收集起来。”尹喜军说,“2010年的一天,我在街上转悠,发现有人把一件挺好的老座钟卖给收废品的摊主,正在讨价还价,好像没几块钱,我觉得应该留下来,就出钱收下这件老座钟。”
正是收下这件老座钟,激发了尹喜军要办一个收藏长辛店老镇地区老物件“博物馆”的想法。“因为丰台区要启动长辛店棚户区改造,当地的居民要搬迁上楼,肯定要扔很多闲置的老物件,应该把这些老物件留下来。”尹喜军告诉记者。
2010年,丰台区启动了长辛店棚户区改造项目,时任合成公社区党委书记的尹喜军,陆陆续续收到居民捐赠的石墩、石磨、大衣橱、缝纫机等老物件。2012年,尹喜军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与志愿者们一起创建了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为这些老物件找到了“家”。
在陈列展室专门有一个展示虎头鞋的展柜,形形色色的虎头鞋样式新颖、色彩鲜艳,有的显得陈旧,有的崭新如初。“这双红色的虎头鞋是长辛店居民捐赠,也是陈列展室的第一件藏品。”尹喜军拿起虎头鞋向记者展示。虎头鞋做工复杂,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
“建设长辛店古镇博物馆是我的心愿”
祠堂口、火神庙口、王家口……门洞里挂满了长辛店古镇大街的胡同标牌;石狮子、大瓮、大罐……挤满了小院;鸟笼子、手电筒、录音机……有的放在展柜里,有的放在桌子上。“仓库里也有,箱子里也有,还有好多没法展示,太多了,没想到居民这么热情,甚至还有外地的朋友邮寄过来。”尹喜军指着藏品告诉记者。
“这件石狮子是爷孙俩从长辛店附近的野地里发现的,当时基本都埋在地里,只是露出脑袋部位,我过去后,小心翼翼地刨开,没想到越挖越大,原来是个门墩狮子,最后在街道的帮助下才把它搬回来。”尹喜军抚摸着院里的门墩狮子说。
石狮和底座为一体雕刻,狮子蹲坐在须弥座上,通高88厘米,其中狮子高58厘米,底座高30厘米。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这尊石狮出自明代的可能性较大,社区的保护工作值得肯定,为石狮的展示利用奠定了基础。
靠北面展柜有一只精致的绣花鞋引人注目。“这只鞋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捐赠的,她说这是母亲的鞋,就这一只,一直珍藏在身边,如今,捐赠的老人也已经故去,只剩下这只绣花鞋。”精美的绣花鞋只有3寸,记者无法想象,她是如何走过岁月,但是,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美”,更是记录了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哀。
陈列展室的展品有大有小,包罗万象,这些都是尹喜军的宝贝,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这些老物件不仅是长辛店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这个地区的故事,激发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物件逐渐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成为了长辛店居民共同的记忆。
“我退休两年了,实在没法安置这些‘宝贝’,希望在未来的长辛店古镇规划改造中将长辛店古镇博物馆列为首期实施项目,把这些老物件和长辛店多元文化融入其中,打造一个传承永定河文化集聚场所,成为供社会各界研究参观学习交流的中心。”尹喜军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心愿。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到长辛店感受红色文化”
尹喜军从课堂书本上获知长辛店正史,从祖辈邻里口中熟稔长辛店旧事,被百姓亲切地称为“长辛店活地图”“长辛店活字典”。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和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等8处长辛店革命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全景展现长辛店地区早期工人运动发展史。
尹喜军在进行了前期细致的选点、整理后,开发出一条以劳动补习学校旧址作为第一站,途经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娘娘宫)、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火神庙)、工人俱乐部旧址、二七烈士墓、二七纪念馆,最后到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小红楼)的红色文化游览线路,系统地为前来长辛店的人们讲解这座京西永定河畔的千年古镇长辛店所蕴含的红色历史文化,这一讲就是10年。
据尹喜军回忆,10年前的一天,他在长辛店大街上听到3个游客争论:“都说千年古镇长辛店,咱来了什么都没看见啊。”尹喜军连忙上前说:“您听说过二七大罢工吗?往您左手边看,这就是当年二七惨案的警察局驻地旧址……”整个下午尹喜军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讲,这就是尹喜军第一次为游客讲解长辛店红色历史文化的场景。
尹喜军退休后,仍然坚持义务向人们讲述长辛店红色历史文化,并于2022年3月成立“老尹讲古镇”文化宣讲团,将热爱长辛店文化的人吸纳其中,一起共同宣传老镇文化,将长辛店文化自编自拍成故事、童谣情景剧等小视频,在“老尹讲古镇”抖音号里宣传发布。
2022年8月,“老尹讲古镇·文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作为丰台区唯一以社区为单位参加《2022年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文化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的团队,首次参赛经过三轮角逐,最终获得《2022年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提名奖。
“目前,来长辛店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多,我今年就接待30多个团队。走在长辛店,一步一景都是鲜活的红色历史,希望让生活在长辛店的百姓铭记这一段段红色历史,让来到这里参观的人沿着这座古镇的红色印记探寻初心。”尹喜军说。
延伸阅读
长辛店老镇更新启动区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实现开工,通过“一轴五坊”空间结构打造国际文旅消费体验区域。老镇更新将充分遵从老镇历史风貌,保留“长辛店铜帮铁底一条船”的空间形态和“一街三十八条鱼骨巷”的风貌肌理,形成“一条脉络,三大聚落”发展格局,即以长辛店大街为主线脉络,形成“文旅消费新市镇”“大科创核心区”和“老镇新邻里社区”三大“聚落”,构建“一街穿千年,老镇新风尚”的多元场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