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据我们了解,2023年青塔街道以“倍增追赶、合作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多项有特色的活动,深受企业与辖区居民的好评,能否向我们详细介绍下具体情况?街道在实施倍增追赶计划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杜哲明:2023年9月,我们携手辖区翠微大成路店联合举办了“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文艺晚会暨首届社区市集活动。本次市集活动销售成果喜人,构建了“家门口消费,家门口服务”的经济新模式。
2023年上半年,我们还举办了“乐嗨青塔”消费季系列活动。辖区内餐饮、购物、维修、法律援助等各类便民业态的1.2万家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同参与,累计引流到店消费2.2万人次,拉动消费近5000万元。
2023年,我们为企业推介政策30余次,累计办结“服务包”企业诉求70条,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成功吸引11家企业落地辖区,预计留区税收增量近700万元。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青塔街道面积不算大,但是服务的重点企业多,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地区的优势资源吗?
杜哲明:青塔街道位于丰台区北部,北至莲石东路与海淀区永定路街道相邻,东至西四环中路与六里桥街道接壤,南至京港澳高速,西至青塔西路与卢沟桥街道相连。街道辖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很小但却很有特点。
(下转03版) (上接01版)
青塔的优势特点,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小而精、小而暖、小而活。
小而精,“精”在于我们有完善的联系企业工作机制。以辖区骨干企业为重点,领导“一对一”对接企业,确保人人有联系企业,人人有责任,确保企业反映的事情,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精细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是我们的独特优势。
小而暖,“暖”在于我们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青塔街道地域面积小,资源匮乏,发展空间有限,但我们依靠满腔热情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感情引资、服务留资、扶持壮资”等形式,积极吸引区外企业尤其是纳税大户来本辖区经营。以“快”“诚”当先,服务为本,以快捷的工作效率和暖心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企业放心。
小而活,“活”在于因地制宜发展辖区特色经济。青塔街道“两纵两横”的主干道上遍布数百家餐饮企业,打造青塔地区的美食文化,升腾“烟火气”,是一个发展方向。让消费者“吃喝不愁”,给足消费者“安全感”。让各项服务日益优化,引导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青塔、推介青塔。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感觉青塔街道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能量无穷,咱们是如何把这些资源凝聚,与产业融合,实现倍增追赶的?
杜哲明:我们有五项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街道全员招商机制,成立合作发展办公室。坚持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带队招商、参与重大项目洽谈;坚持专班调度,各部门形成合力,解决企业招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召开合作发展大会,整合存量企业资源。建立辖区重点企业台账,邀请企业参加合作发展大会,根据不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组合服务包,打造富有辖区特色的企业服务品牌,在做好存量企业挖潜增效的基础上,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三是焕活资产生命力,推动闲置资源再利用。有效整合金隅大成时代写字楼内部闲置空间,成功孵化一批中小企业办公项目。通过对芳园21号院2万余平方米的空闲老旧厂房升级改造,打造社区商业综合体,逐步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效应,促进周边产业发展。
四是吸引规模税源企业落户,快速提升财源贡献效果。拓展合作发展渠道,扩大青塔影响力,成功吸引大型央企中农发旗下子公司中牧集团以1.37亿元收购了食迅网51%股份,助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
五是深入实施伙伴计划,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异地经营企业排查走访。为企业具体讲解财源政策,化解迁入疑虑,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26家,实现3家异地纳税企业的回迁,预计增加区级税收145万元。
主持人:今天的青塔,不断营造“人人话倍增,处处谋合作”的良好氛围,也推动着丰台高质量发展。咱们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杜哲明:一是加大企业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强政企黏性,提升辖区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提高企业扎根青塔的发展动力,推动税收稳步提高。持续做好重点企业走访服务,加快兑现政策扶持资金,助企纾困,调动企业更多税款汇集到青塔来。
二是对接产业资源,促进辖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合力。将现有的房地产开发、建材销售、工程建设等企业有机整合,积极对接合作资源,促进共同开发,逐渐形成产业合力。
三是引导激发存量企业优势,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加强对存量企业的走访服务,做企业的好朋友,关心企业发展,协助解决发展难题。加大招商政策宣传力度,依托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寻找新的招商契机。
四是落实“村地区管”制度,精管善治,促进村域经济转型。持续推进岳各庄村棚改项目实施、郑常庄村集体产业项目落地,加速青六地区街区控规编制,有效解决村集体收支不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