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门超 汪微)“眼瞅着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拆了三天,社区干净了,家门口整洁了,把属于大家的空间都腾出来了,这样大家都受益,心情也舒畅了不少!”家住西罗园街道金润家园第三社区的居民说道。近日,金润家园第三社区对大红门西路35号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区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据了解,大红门西路35号院始建于2000年,共有11栋楼,75个单元,千余户居民,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随着时间推移,楼下逐渐出现了一个个“小房子”,楼与楼之间出现了一个个“小花园”,一层楼门口出现了一圈圈的“小栅栏”。“小房子”里堆放着居民杂物,“小花园”变成了居民菜地,“小栅栏”里摆着形状各异的花盆……小区公共空间被占用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消防通道被堵塞、停车位被抢占、邻里纠纷日益严重等问题,这些不仅影响社区的整体环境,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百姓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家园”,金润家园第三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了“社区环境治理工作小组”,该小组由社区党委牵头,街道相关科室、物业、社区民警等协同参与。秉承“自拆+帮拆”的工作原则,社区在街道指导下制定详细的拆除治理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在拆除行动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在小区内张贴环境治理通知、发布《致小区居民一封信》、与居民座谈、微信群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老旧小区私圈绿地、乱堆乱放、占用公共空间的危害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老党员积极开展入户宣传和思想引导,讲明社区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引导他们积极配合,主动自拆。
社区环境治理当天,工作人员及时劝离现场围观群众,协助居民将废弃物品进行清理,并安排专人对遗留废弃材料进行清运处理。居民刘女士说:“社区书记三次到我家,劝我拆掉绿地里的围挡,清理杂物。我想了想,确实不安全还影响环境,现在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帮着清理,我也得谢谢他们。”
“拆除后腾出的空地可以施划停车位。”“楼与楼之间可以安装一些健身器。”“社区得增加一些垃圾桶站,但不要离楼太近了。”……对于后续规划,社区党委书记让居民放心,环境治理结束后,社区将联合物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对社区进行重新规划,让居住环境彻底得到改善。此次环境治理工作获得了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共释放公共空间500余平方米。
西罗园街道金润家园第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找准痛点难点、对症下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