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白玉亮)丰台区第七批京蒙协作挂职干部杨朔远离首都,来到1000公里以外的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转眼间帮扶一年多了。
杨朔于2023年6月到扎赉特旗任职,作为丰台区挂职团队的领队,挂职扎赉特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以来,他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聚焦“两件大事”,坚守岗位,踏踏实实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实施“丰·来”品牌等一批特色协作项目,尽心创造带不走的“财富”,将汗水挥洒在这片草原。
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主动融入新环境
2023年5月的一天,一个挂职通知将杨朔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接到挂职通知后,杨朔告别父母、爱人和家里一个12岁、一个4岁的孩子,来到扎赉特旗挂职上任,顾不上适应新环境,他很快将身心扑在了工作上。
他第一次接触乡村振兴工作、第一次远离家人去生活,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他深知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和肩上担子的分量。为了尽快地适应环境,杨朔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各苏木乡镇,摸清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反思中找思路。“在一次次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中,我被扎赉特旗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坚毅勤劳所打动,我把这里当作自己奋斗的战场和‘第二故乡’。”杨朔坚定地说。
近一年来,杨朔参加、协助东西部和京蒙协作对接、考察30余批次,召开乡镇、嘎查村、企业座谈会15次,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调度京蒙协作工作10余次,推动28项京蒙协作项目落地,精准推动京蒙协作工作深入开展,竭力推进协作项目高质量发展。
扎赉特旗作为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旗县,杨朔主动请缨担任扎赉特旗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第四片区长,负责5.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几个月来深入基层调研,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推进会3次,督导乡镇、嘎查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协同配合、抢抓工期、务求质效、保证安全。
打造典范 京蒙协作持续深化
走进位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镇浩斯台嘎查的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核心示范区2万头优质肉牛生态项目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在吃着草料,工人们也正忙着拉运饲草料。(下转03版) (上接01版)
该项目是京蒙协作重点帮扶项目,每年可消化周围3万亩农作物青贮及秸秆,可带动就业100人以上,50万亩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我们与中关村丰台园企业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助力园区规划、产业合作等方面开展共建。”杨朔说,除了引进“奇云牛”牧业外,还引进了北京花乡农科进出口有限公司,与扎赉特旗蒙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扎赉特旗丰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稻种试验基地300亩,打造“丰特大米”品牌,构建优质大米全产业链闭环模式。
通过京蒙协作项目资金投入,在教育、医疗、劳务协作等领域先后打造了“丰·来”书香小屋、“就”在丰来“职”在未来等品牌。依托丰宜福台合作发展基金会,打造“丰·来”仁爱计划。
狠抓落实
助力消费协作提档升级
在实地走访中,杨朔发现水稻是扎赉特旗的“土特产”,年种植面积达69万亩。无法复制的区域位置优势、优质的大兴安岭水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扎赉特旗成为水稻种植的黄金产区。如何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呢?思来想去,他便开始着手实施水稻产业数据要素X建设项目,开发农贸市场数字系统,存储释放原有智慧农业平台全程溯源二维码,与北京新发地农贸平台交互融通,为“扎赉特”大米建立诚信体系,开辟数字孪生产品销售路径。
蒙源粮贸是扎赉特旗稻米加工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3年在北京销售大米1000吨左右。2024年在杨朔的协调下,引进覆膜插秧新技术,插秧210亩,每亩预计可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扎赉特旗以“我在扎赉特有一亩田”定制认领农业为突破口,打造“丰·来”生态稻园品牌,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推动了农产品进京销售。
在杨朔努力下,先后组织29家企业分批赴重庆市、丰台区参加消费帮扶推介活动。2023年度累计销售农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1.87亿元。
创新方式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杨朔牵头组织实施“社会实践+文旅研学”,2023年8月中旬,组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师生代表赴扎赉特旗开展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完成《解锁扎赉特的“多巴胺”》调研报告,获评“2023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2024年5月,杨朔会同扎赉特旗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对接,与斯玛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师生组成的首批“京蒙协作小使者”研学团队到扎赉特旗开展为期5天研学活动,开启一场“行走的思政课”之旅,让“京蒙协作小使者”们完全感受到了扎赉特旗农耕文化、自然文化、生态文化之美。
“在新征程上,我们守望相助,聚焦‘两件大事’,聚焦‘六个倍增计划’,扎实推进实施‘丰·来’行动,加快乡村全面振兴进程,共同谱写携手奋进的京蒙协作新篇章。”杨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