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袁阳 通讯员 赵素雨)11月29日,由国家法官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丰台区新村街道联合主办的2024(首届)法治社区论坛在丰台区举办。
丰台区法治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据悉,今年8月丰台法务区正式揭牌成立,丰台区将“法商融合、以法促商、以商带法”作为发展理念,选择南中轴地区作为法务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地,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作为“丰台法务区先导区”先行先试,致力于打造高能级的法律服务产业群。今年11月,2024丽泽法务论坛成功举办,并发布了《丰台区营造高质量涉外法治营商环境的建议清单》。
此次法治社区论坛,以“共建法治社区 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主题,来自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齐聚国家法官学院国际法官交流中心,聚焦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开展研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孙莹介绍了精细化基层治理的实践与探索。国家法官学院刑事审判教研部主任郑未媚围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透过一个个具体案例,思索基层治理该如何布下严密的法律防线,守护社区的法治安宁。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万鹏飞全面剖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所处的实际现状以及面临的重重挑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吴莹则从着力培育社区感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现阶段基层社会治理的前行方向。国家法官学院院长李成玉介绍说:“我们将通过聘用智库学者、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方式,着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法治中落地生根。”
“在丰台法务区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新村街道依托独有优势和街道特色,在创建法治社区和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家住万年花城第一社区的詹涵棋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业主也是一名律师的角度来看,新村街道的普法工作非常地到位,不仅能够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居民在诉讼前调解解决矛盾,很接地气、暖人心。”
“现在有了调解工作站、社区普法驿站,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随时找到地方咨询、求助,这份随时可得的帮助让我们感觉特别安心。”在社区居住的老人孙志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首·新”社会治理法学创新平台暨校地调解工作站正式成立,新村街道大力推进“学院式街区”建设,借助高校力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进一步实现民事民议、民愿民解、民事民管。今年10月,新村街道与丰台区人民法院共建了万年花城第一社区普法驿站,并将该社区建设成了法治宣传阵地,布置了“六尺巷站”“民情站”“首新站”“护航站”“法和站”等法治宣传点,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论坛现场,由新村街道与国家法官学院、丰台区人民法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打造的“枫桥式共享法庭”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所的揭牌仪式。
“普法不是生硬的文字,而是与人间烟火气交织的平凡生活社区普法。”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村街道作为丰台区首家召开法治论坛的街道,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为基层治理贡献新村的经验和方案。切实为老百姓搭建起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和渠道,进一步提升法治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更好地运用法治手段服务老百姓、服务基层治理,共同推动全区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家法官学院院长李成玉:我们将通过聘用智库学者、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方式,着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法治中落地生根。
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我们将切实为老百姓搭建起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和渠道,更好地运用法治手段服务老百姓、服务基层治理,共同推动全区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居民詹涵棋:作为一名业主也是一名律师的角度来看,新村街道的普法工作非常地到位,不仅能够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居民在诉讼前调解解决矛盾,很接地气、暖人心。
居民孙志:现在有了调解工作站、社区普法驿站,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随时找到地方咨询、求助,这份随时可得的帮助让我们感觉特别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