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橘黄的彩椒、翠绿的尖椒、红艳艳的草莓、生机盎然的花草……走进王佐镇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的温室大棚如同走进熙熙攘攘的春天,外面树木正在返青,这里已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成为市民群众休闲采摘和学生研学的好去处。据介绍,从元旦截至目前,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采摘各类蔬菜一万余斤。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7000多人次,来自全市几十所学校。
“在这里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学生农事体验活动和团建拓展活动。在园内,还可以学习到不同节气的瓜果蔬菜科普知识,五谷杂粮科普知识,开展翻地、整地、作畦、春耕、播种、秋收等各种农事体验活动,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感受农耕传统文化。”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走进温室大棚只见各色彩椒如同小灯笼挂在枝头。“这是塞拉亚,耐热性较好,果实近方形,转色速度较快,成熟时颜色由绿色转为亮黄色。”蔬菜大棚技术员说,红贝拉2号是一种绿转红甜椒杂交一代品种,具有耐热、高产和抗病等特点,果实壁厚,颜色鲜红,口感好。在西红柿大棚种植的是迪安娜,可以无限生长、果实硬、耐储运,平均单果重220至260克,抗病能力强,适合秋延、越冬及早春栽培。
据了解,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宫景区内,占地面积约300亩,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体验、亲子郊野休闲、儿童拓展等于一体,有绿色无公害蔬菜繁育区、优质果园繁育区以及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等。现有15个蔬菜水果日光温室棚、5个花卉育苗棚、4个植物花卉智能温室,园内还有七彩梯田,8559平方米农耕草坪广场。
“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国家农业标准化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劳动教育实践营地、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北京市首批学农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为广大中小学生及游客开展学农劳动教育提供优质资源,是北京较为突出的生态主题观光园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休闲农业典范。”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负责人说。
记者在花棚看到串红、孔雀草、角堇、牵牛花郁郁葱葱,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浇灌。目前,园区有花棚5个,培育着时令花卉25000盆。另外还有扦插赤瓟、鸭脚木、五色梅、悬铃、朱蕉等大概1万盆,各种吊兰5000盆。“你看,扦插的五色梅、赤瓟还没有分盆,这些花草主要供应五洲植物乐园、南宫酒店、咖啡厅景区装饰和布置街景等。”花棚负责人说。
在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同学们可以学习五谷杂粮的生长过程,可以认识种子、学习蔬菜水果科普知识,可以动手测验土壤酸碱度、检测水质,可以检测水果甜度,可以探秘小鱼小鸡孵化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