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盟员、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顾卫英
用AI技术进行文化创新需怀持“定力”

  “AI可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盟员、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顾卫英在接受“学习强国”记者采访时,谈起了她对“AI创新热”的冷思考: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在传承中创新,要严格遵循艺术的规律去创新。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工作者,顾卫英一直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事昆曲艺术30余年,她认为昆曲的传承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好“唱、念、做、表”和“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现在人工智能各行各业都已有所运用,但昆曲通过“四功五法”表现出的意境美是AI无法达到的。 

  昆曲是一座绽放着中华美学之花的园林,有赏不尽的“春色如许”。多年来,从舞台到讲台再到美育推广普及,顾卫英逐渐认识到,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 

  顾卫英说,艺术是需要熏陶的,应多为青少年创造机会,让他们早接触、早欣赏到像昆曲一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民族文化基因的美丽种子,让它们悄悄发芽、慢慢成长、开花结果。这个过程恐怕也不是能用AI替代的。“比如,通过传播者与观众面对面的现场观演,能将昆曲真正的美更真切、更直观地传递给观众。有好多观众第一次看了我们的演出,就成了一名昆曲粉丝,这就是昆曲艺术的现场魅力。” 

  文化传承不是静态的文物陈列,而是一个如长江黄河般奔涌向前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始终保持人性之美、意境之美。她强调,“科技和艺术如何共生共融、怎么利用AI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要理性、冷静对待,不能盲目,更不能盲进”。

  (学习强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综合
   第07版:社会
   第08版:健康
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
智能建造+安全升级 为铁路建设装上“双引擎”
用AI技术进行文化创新需怀持“定力”
为戏曲“出海”打造“戏剧朋友圈”
越是走进AI时代,文科越有价值
丰台报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03用AI技术进行文化创新需怀持“定力” 2025-03-14 2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