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丰台区抗战资源丰富,加快整合利用全区红色抗战资源,通过系列活动、项目建设、教育普及和国际交流等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和工作落实,既能增强全社会对历史的深刻认知、激发爱国热情,营造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也能将丰台区打造成为全国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弘扬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中心区,推动丰台区在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建议
一是组织系列纪念宣传活动。围绕丰台区抗战资源组织“文史动听忆先贤”等系列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纪念大会、展览、文艺演出等。通过媒体、网络平台和AR、VR、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重现关键历史场景,复活抗战遗址、遗迹空间中承载的历史事件、生活场景和人类记忆等信息,构建具有保存、研究和教育功能的智能化抗战文化遗产数据库。支持开展“寻找29军”活动,设立“民革党员之家”“抗战书屋”,连接两岸共同记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加快丰台区抗战主题片区建设。围绕“一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桥(卢沟桥)、一城(宛平城)、一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红色资源,加强整体统筹,加快推进抗战主题片区核心区建设提升。将花园城市建设与抗战遗产保护有效统筹,合理规划抗战主题纪念设施的空间布局,树立“无名抗日烈士纪念碑”、雕塑群等标志性建筑,展现抗战时期的英勇场景。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等绿道系统,将抗战遗址、纪念设施和自然景观串联起来,形成连贯的文化体验空间,努力打造“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和平教育场所”,使之能够承载宏大历史主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
三是规划引领丰台文化发展新区建设。树立“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综合考虑交通出行、安全应急、生态环境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导入新业态、新模式,以“红色研学+沉浸式红色文旅+小型博物馆”为特色,多维度提供红色文化旅游供给,确保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兼顾。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注重红色资源向消费场景转化,通过智慧交通与园博园、长辛店老镇等重点区域连接,使之规模更大、面积更广、内容更丰富,可以容纳更多观众,形成一个国家级别的、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发展新区。
四是弘扬和平发展理念增进海峡两岸交流。依托丰台区两所以抗战将领命名的学校,赵登禹学校和佟麟阁学校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推动赵登禹学校打造民革中央教育基地。发挥民革界别特色和人才荟萃优势,在科技创新、都市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国际交流和青年发展等领域开展对台差异化交流,加深情感联结。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用好抗战片区优势打造中国宣传和平发展理念的发声地,在卢沟桥、宛平城、南苑等主要抗战地推动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丰台力量。
(民革丰台区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