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靳忠骥 邢艳霞)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东高地街道通过健全分类机制、全民参与宣传、畅通回收渠道等组合拳,推动垃圾分类从文明“新风尚”变成居民自觉的“好习惯”。
街道党工委不断创新拓展宣传载体,营造全民参与分类的浓厚氛围。以“社区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环境清洁日”等重点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足的游戏和竞赛,巧妙融入垃圾分类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环保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
网格员精准发力,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靶向宣传,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与参与率。
同时,青少年也成为垃圾分类的有力辅助。街道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将学校教育与垃圾减量实践结合,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绿色循环。
为进一步促进垃圾减量、资源回收,街道聚焦居民分类投放的“痛点”“难点”,多点发力畅通资源回收渠道——在各小区实现可回收物容器100%覆盖,解决居民“想分类却无处投”的困扰;联合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在各社区巡回开展“低值可回收物有礼置换”活动;建立大件垃圾预约回收机制,在小区内显著位置张贴服务信息,让居民拨打电话即可享受上门回收;推出“一袋式”上门回收试点服务,居民无需细分可回收物种类,通过电话预约,便可体验“混装打包、上门取件”。
“我们还针对过期药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设立集中回收点,指导居民规范投放至有害垃圾容器,后续进行安全妥当地处置。”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