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作风清则民心顺,民心顺则文明兴。作风建设在于锤炼党性、祛除顽疾、弘扬正气,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是塑造时代新人、引领社会风尚、构筑民族精神家园的灵魂工程,以文明培育铸魂育人,以文明实践成风化俗,以文明创建惠民利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二者根脉相连,互促共进,优良作风是涵养文明风尚的沃土与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石,精神文明建设为作风建设提供价值引领与精神支撑,共筑文明之基、发展之本。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为我们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北京市丰台区深刻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深刻要求,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引领五个关键转变,一体化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一、从制度约束向行动自觉转变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最深沉的力量。丰台区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将文明理念深植于心,外化于行,变刚性约束为内在认同,变被动遵守为主动践行。一是党建引领夯实根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锤炼相结合,建章立制与落地见效相统一,以“作风”促“作为”,锻造丰台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过硬队伍,率先实现价值观的内化固化和行为习惯的自觉养成。二是条块结合同向发力。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把创城工作从创城办的“独角戏”转变为全区“大合唱”,充分调动各委办局、街镇、辖区群众的积极性,将创建体系转化为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将文明理念深度融入行业规范、市民公约之中。不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决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形式主义问题,既让创建工作可感可及,又让评估工作无感无扰,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理解、参与、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局面。三是多措并举培育新风。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五周年为契机,依托“丰台区文明促进月”等品牌活动,在全区兴起“做文明有礼的丰台人”热潮,推动十大文明行动成为辖区居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深入开展“共创丰台之美”群众性创建活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抽象的文明准则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自觉意识,变“要我文明”为“我要文明”。

  二、从清脏治乱向利民惠民转变

  创建文明城市,触摸的是城市跳动的脉搏,感受的是百姓的喜怒哀乐,

  解决的不仅仅是城市环境问题,更映射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城因人而建,市因民而兴,要把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群众本质和利民底色,突出群众话语权,把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创建中收获幸福、感受满足。一是纾解民忧践初心。用好“创城+热线+网格”制度,将解决群众身边事作为文明创建的落脚点,坚持“每月一题”制度,抓好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解决堆物堆料、侵占消防通道、噪声扰民等群众“急难愁盼”,真正把群众“呼声”变为“掌声”。二是服务延展顺民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通过举办“文明实践大篷车”进社区活动,整合部门资源下沉基层,把便捷服务、暖心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持续开展社区文化、体育、科技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为居民愿来常来的精神家园。三是以文化城润民心。坚持开展“丰彩城市艺术季”,举办“丰彩城市彩绘大赛”“丰彩城市地景大赛”“丰彩城市家具大赛”三项赛事,将整治环境顽疾与艺术赋能相结合,市民、学子共同参与城市空间美化,将街角公园、背街小巷变为“艺术打卡地”,以艺术美化空间传递文明、织补城市。

  三、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参与转变

  “政府单方面主导”转变为“社会多群体参与”,充分激发社会主体内生驱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治理共同体。一是激活基层自治善治。实施2025年丰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丰景”计划,打造“红色宛平和合家园”宛平街道东关社区、“七彩方邻”方庄街道芳群园第三社区试点,打破“自上而下”的常规行动模式,采取“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方式,搭建“让家人来规划、让楼门会说话、让街巷有记忆、让学子来参与、让丰景美如画”的社区文明实践场景,激活文明细胞。二是激发各方创建功能。推动文明单位参与城市治理,组织开展认领一个路口、美化一方家园、打造一个阵地“三个一”活动。将文明创建触角深入新就业群体,积极引导快递、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文明创建的“流动探头”,通过“我的丰台我的家”小程序参与环境评估。三是阵地赋能全域参与。全面推广文明实践“积分银行”项目,与蚂蚁集团合作,提供百万份生活补贴,在支付宝市民中心搭建专属平台,以好事换积分,以积分换服务,正向激励志愿服务良性循环。发挥“3+X”集成式文明会客厅功能,打造集休憩茶座、旧书漂流和社区名人工作室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延伸到哪里。

  四、从个体示范向群体效应转变

  榜样人物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看得见的哲理,坚持讲榜样、学榜样、做榜样,让“凡人善举、处处可为,共建社会好风气”成为市民的新共识,推动“一人兴善”到“万人向善”。一是建强好人蓄水池。将“丰台好邻居”“丰台青年榜样”等区级榜样品牌纳入“丰台好人”子品牌,建立丰台区好人好事资源库。依托媒体寻找好人好事等措施,发动广大市民群众对日常发现的好人好事积极推荐,不断壮大好人好事资源库,选树更多可学可做的身边好人好事。二是讲好丰台正能量。整合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全域资源,坚持常态化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通过“随手拍”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身边的好人好事。三是厚植礼遇好土壤。打造礼遇矩阵,积极调动各行各业、各群体参与礼遇“丰台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六个一”礼遇保障(一信一花一证、微视频、一卡一册),推动关爱礼遇好人常态化、制度化,激活全社会崇德向善动能。四是涵养社会好风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好人示范带动,积极融入文明实践,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推动示范与践行共振、实践与传承交融、小家与大家联动。

  五、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

  文明创建迈向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和温度,让文明成果真正惠及于民、浸润人心。一是五大创建一体推进。立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深化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伙伴计划”,广泛开展驻区单位与街道(镇)、社区(村)“三个共建”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提质增效。以“文明家庭”选树为抓手,不断强化文明家庭创建,涵养社会新风。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常态长效固本培元。以“请来小先生,会诊大丰台”“文明观察团”“社区微提案”“这儿还不美丽”为载体,沟通民意诉求,扩大百姓参与。以保障重大纪念活动激发创建动能,整合“柠檬黄”公共文明引导员、“宛然以平”本地志愿者及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引导、秩序维护、文化服务、后勤保障、历史讲解等服务。三是文明实践树立新风。依托“文明丰台365”直通车品牌,线上线下宣讲,将理论政策、人文历史等知识精准送达群众身边。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48小时社区文明马拉松”等主题推动日活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全民实践”格局。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丰台区文明促进中心主任 刘屹 

  原文刊载于《精神文明导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理论
   第08版:教育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丰台报理论07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2025-10-15 2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