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阳)近日,德国柏林亨德尔中学剧场内掌声如潮。由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金帆民乐团、丰台第五小学金帆民乐团联合德国柏林室内合唱团、丰台第五小学合唱团及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舞蹈团,180余名青少年首次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原创音乐《红楼梦组曲》全曲搬上海外舞台,创下首个海外中小学生完整演绎该组曲专场的纪录,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隽永意境与当代青少年的青春风采。
首个海外中小学生完整演绎
《红楼梦组曲》专场震撼中外观众
音乐会以《红楼梦》鸿蒙开篇的器乐合奏《序曲》拉开序幕,从婉转哀愁的《枉凝眉》、缠绵低回的《题帕三绝》、诙谐生动的《刘姥姥》,直至悲壮交响的压轴之作《葬花吟》,70分钟的东方雅韵萦绕全场,将300余名观众带入一场跨越时空的红楼梦境。
“这场音乐会让我与祖国前所未有地贴近。”当《分骨肉》的悲戚旋律响起,古筝演奏者、旅德华裔学生高海蓝感慨道。而在德华人骆俊峰沉浸于《红豆曲》的悠扬:“那缓慢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思念,恰如我们海外游子对祖国的魂牵梦萦。”乐曲中有别于西方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所传递的故土情怀,令不少在场华裔观众悄然拭泪。
音乐的力量同样击中了德国观众的心灵。“即使不了解故事背景,旋律中的哀伤与离别之情依然直抵人心。”一位德国观众坦言。
“来自国内首个交响化编制的中学生民乐团——北京十二中金帆民乐团,竟能如此完整、高水准地演绎经典《红楼梦组曲》,其合奏音响展现出的民族交响表现力令人震撼!”面对柏林室内合唱团指挥林鹤对演出的赞叹,北京十二中副校长曾拥军介绍道:“本次演出,我们创下了首个海外中小学生完整演绎《红楼梦组曲》专场记录,亦是国外中小学首开‘民乐+合唱+舞蹈’全景式专场演出于专业音乐厅。”
六年磨一剑
民乐团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这场承载中国古典意蕴的音乐盛宴,背后是六年的沉淀与精心筹备。“项目自2019年开始筹备,因疫情被迫暂停,直至2024年末在北京十二中校长管杰的全力支持下才重燃希望。”北京十二中金帆民乐团负责人陶航介绍道。
从甄选精准演绎《红楼梦》经典唱腔的独唱家,到组建与海外团队无缝配合的专业演出阵容,再到筛选传递东方意蕴的海外专业演出场地,每一步都凝聚着心血。尤其是重大乐器租赁与中小乐器远渡重洋的运输保障,更是陶航带领师生经过无数次确认的成果。“在飞往德国的航班上,我们还在对音乐会导赏词进行最后修订。”陶航回忆道,“我们要做合格的演奏者,更要成为《红楼梦组曲》称职的‘情感与思想的传递者’。”
为全方位展现《红楼梦》的东方美学,乐团成员们苦练技艺,不断磨合协作,甚至设计了军事化训练课程,以提高团队的集合效率和行动纪律;同时,礼仪课程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从餐桌举止到观演礼节,细致打磨,只为让每一位成员都能以最自信得体的姿态,担当好文化使者的重任。“经过反复研读原著和训练,演出时我用滑音弹奏《刘姥姥》。看到观众专注聆听,我明白所有付出都值得。”三弦演奏者王静悠感慨道。
据悉,北京十二中金帆民乐团成立于1981年,是新中国第一个现代编制的中学民族管弦乐团,也是北京市首批中学生金帆民族管弦乐团。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如今80余人的规模,这支队伍不仅多次获得北京市及全国学生艺术节比赛金奖,更举办了国家大剧院专场等各类演出80余次,参与接待交流演出活动50余场,先后出访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并持续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输送人才。此次柏林之行,正是其深厚积淀的又一次璀璨绽放。
《金蛇狂舞》点燃全场
文化纽带悄然延展
当音乐会进入尾声,金帆民乐团小乐手们以返场曲目《金蛇狂舞》点燃全场。欢快热烈的旋律带观众走出了《红楼梦》的悲美意境,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份热烈的互动,正是前期深入交流的成果展现。
“在德国交流游学时,我们与亨德尔中学合唱团用不同的乐器共同演奏《金蛇狂舞》,大家相互探讨、切磋乐器技艺,中德理念与实践的差异让我受益匪浅。”金帆民乐团学生副团长王思琪回忆道。这些交流瞬间,正是文化互鉴的生动注脚。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值得被更多人、更多国家看见。”金帆民乐团学生团长李瑀晴难掩激动,“当和小伙伴们首次将全本《红楼梦组曲》带出国门,这份舞台上的自豪感是永久不会磨灭的。”
随着《金蛇狂舞》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中德青少年共同编织的文化纽带已悄然延展。这群来自丰台区的年轻文化使者,不仅让红楼琴音回响在异国,更让世界看见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自信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