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王佐镇、辗转卢沟桥街道、走进青塔社区……为了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患者家门口,宋雄英的“问诊坐标”一直在移动。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宋雄英是北京丰台医院的党委书记、主任医师。他长期致力于骨科疾病的诊疗与研究,尤其擅长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和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20年来,在送医下基层的同时,他也为基层培养出一批骨科技术人才。
下乡送诊
2004年,宋雄英作为学科带头人,被丰台区长辛店医院引进。他带领5名刚毕业的年轻医生,创建了长辛店医院骨科。
看诊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病人都来自王佐镇。这个乡镇距离医院10公里,当地居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对于本就腿脚不便的患者来说,来医院看病并不容易,许多患者症状较轻时选择在家中忍着,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只好手术治疗。
于是,宋雄英萌生了下乡给患者诊治的想法。2005年开始,每周三下午,他都会前往王佐镇社区卫生中心出诊。
他的这一做法,引来很多同事的担忧:“科室刚建立,患者还不多,把患者留在了当地,科室发展怎么办?”面对质疑,宋雄英没有动摇,而是坚定踏上了送医下基层之路,一坚持就是4年。在王佐镇社区卫生中心,他每年要诊治上千位患者。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长辛店医院骨科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不降反增,很快发展成为丰台区老年骨科中心。
带教之路
宋雄英深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他毫无保留地向王佐镇社区卫生中心的年轻医生传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在他的教导下,许多年轻医生迅速成长,诊疗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当地医疗队伍的骨干力量。
诊疗中,宋雄英发现,丰台区宛平地区骨关节疾病患者同样存在就医困难问题。特别是杜家坎交通拥堵,仅仅隔了一条河的路程,患者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到达长辛店医院。
为了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010年,宋雄英带领团队开启了每周二下午在卢沟桥社区卫生中心的技术支援行动。其间,他不仅为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还对社区医生进行带教。宋雄英和团队一坚持又是3年。
2017年,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武宝多次上门向宋雄英寻求技术帮助,彼时,宋雄英已调任丰台医院,工作更加繁忙。但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患者,他还是决定每周日上午前往卢沟桥社区卫生中心义务带教,指导社区医生开展骨关节疾病诊疗。
温暖社区
实践中,宋雄英认识到,早期手法治疗结合中药调理,能让许多患者延缓甚至避免手术。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2019年,他带领团队创建北京市创新工作室,专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的研究与实践。
2024年,丰台区青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贾问樱多次向宋雄英求助。尽管工作日程已安排得满满当当,宋雄英还是答应指导青塔社区开设颈肩腰腿痛门诊,每周日上午准时开诊,让居民在社区就能看上“专家号”。
患者刘彤被“五十肩”(肩周炎)困扰多年,肩部疼痛难忍,连简单的穿衣、抬手、梳头都成了“奢望”。由于恐惧手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宋雄英的诊室。
宋雄英仔细检查后,发现刘彤的肩周炎与颈椎病有关联,便运用正骨手法精准复位颈椎,调整颈椎关节位置,缓解神经压迫。经过一次手法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一个疗程后,疼痛大幅缓解,活动范围也逐渐恢复,免去了手术之苦。现在,很多像刘彤一样的患者,每周日一早就在青塔社区诊室门口排队等待加号。
“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加强跟病人的交流能更好地提高手法”“心到、眼到,不如手到,只有多接触病人,才能找到手上的感觉,把理论运用到临床诊治中”……宋雄英在门诊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年轻医生的言传身教。
经常有人问他,“这么多年,你义务到社区带教,甚至还要搭上自己的车钱、油钱,图个啥?”
“一名真正的医生,不忍心患者多受痛苦。”宋雄英回答说,这是他的几位恩师对自己的教导。
原文刊载于《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