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冬“暖心”食谱

  据媒体报道,连续的低温大概率让北京“一键入冬”。这种剧烈的温度波动,正悄悄给心脑血管埋雷。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凝血瘀”,气温骤降,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会上升。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对于心脑血管的日常养护,巧妙运用餐桌上的“药材”,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起到平和持久的调理作用。应对降温,跟大家分享一些有助于维护心脑血管健康的“暖心”食谱。 

  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病机之一便是“血瘀”,即血液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以下这些食材能活血、散结、通络,如同为血管做日常“大扫除”。

  山楂——化瘀消食的“红珍珠”

  山楂不仅是消食导滞的佳品,尤其擅长消化油腻肉食之积,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食鉴本草》指出它能“化血块,气块,活血”。 

  山楂茶 取干山楂片10克,决明子5克(捣碎),一同冲泡,代茶饮。此茶兼具活血、降脂、通便之效,非常适合饭后饮用。 

  山楂粥 粳米100克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山楂干15克或鲜山楂果5颗(去核),再煮10分钟即可。可作早餐,温和而持久。

  黑木耳——素中之荤的“血管卫士”

  中医认为黑木耳能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活血止血。其富含的木耳多糖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凉拌木耳 泡发好的黑木耳焯水后,与蒜末,少许生抽、醋、香油凉拌。简单清爽,是佐餐佳品。 

  木耳炒山药 黑木耳与山药同炒,一黑一白,一活血一补气,是心脑血管病人理想的日常小炒。 

  红枣木耳汤 黑木耳、红枣各适量,加水炖煮至软烂,加少许冰糖。此汤补血养血的功效更佳,适合兼有血虚证者。

  大蒜——温通散结的“抗生素”

  大蒜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研究表明,大蒜素能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 

  秋冬季节,熟吃大蒜更为温润,能减轻对胃肠的刺激。在炖肉、炒菜时加入几瓣大蒜,不仅能去腥增香,更能取其温通之性。可将大蒜捣成泥,暴露在空气中氧化片刻,待生成更多大蒜素后,用于调味。

  醋——软坚散结的“引经药”

  醋能散瘀血、消食积、解毒。中医认为“酸入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从而间接促进血液循环。用醋炮制食物,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之效。 

  醋泡黑豆或花生 将炒熟的黑豆或生花生米浸泡于陈醋中,一周后即可食用,每日食一小勺。 

  醋熘菜品 如醋熘白菜、醋熘土豆丝等,开胃健脾,兼取醋的活血之效。

  三款代茶饮 养护心血管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最怕“冷刺激”。对于秋冬季的心脑血管养护,我们既要掌握“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的总原则,又要学会在琳琅满目的食材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药食同源”之品,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一日三餐。在此,为您推荐几个操作简单方便的代茶饮: 

  改良版“五汁饮” 梨汁、荸荠汁、藕汁(或甘蔗汁)适量混合,温服,能甘寒清热、生津止渴。 

  山楂决明子茶 山楂10克(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决明子10克(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适合血脂偏高、便秘者。 

  三七丹参茶 三七粉(有活血止血,不伤正的特点)与丹参(活血调经,清心除烦)搭配,是经典的活血化瘀组合,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北京青年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城治
   第06版:大丰起兮·艺术丰台
   第07版:视觉
   第08版:健康
“断崖式”降温防护指南
秋冬“暖心”食谱
广告
丰台报健康08秋冬“暖心”食谱 2025-10-22 2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