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说
咱们搞科研的,不能只待在实验室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活在水塘边、市场里,真正为乡亲们解决难题、创造效益,这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好人故事
张溢卓,党员,青塔街道岳各庄村的“科技副村长”。
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派驻丰台区青塔街道岳各庄村的“科技副村长”,张溢卓创新推动岳各庄批发市场“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改革,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样板。其主导建设的区块链水产品溯源系统覆盖鲈鱼、鲫鱼等6大类产品,实现从养殖塘口到零售摊位的全链条追溯,助力岳各庄批发市场获评安全示范市场;针对传统夜间交易效率瓶颈,他提出的预冷锁鲜智能作业线使分拣效率大幅提升,配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利技术实现鲈鱼等活鱼运输存活率超过90%,带动12家商户年增收超15万元。
每个月张溢卓雷打不动地穿梭在岳各庄批发市场的凌晨交易区,调研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水温、运输时长、损耗率等多项数据指标。2024年夏季,他连续7天4点蹲守活鱼交易区,发现传统泡沫箱运输导致鲈鱼存活率不足75%。通过引入塘口预冷装置和专利活水运输技术,将存活率稳定在90%以上。他总说:“咱们搞科研的,不能只待在实验室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活在水塘边、市场里,真正为乡亲们解决难题、创造效益,这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张溢卓提出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将“扫一扫就知道这条鱼的前世今生”技术引入岳各庄批发市场。针对中老年渔户操作智能设备困难的问题,他详细向渔户介绍电子秤自动采集数据并同步至区块链的方法,使年纪大的养殖户也能轻松掌握。截至2025年7月,市场内实现鲫鱼、鲤鱼等6类产品源头可追溯,问题产品召回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90分钟。
面对夜间交易效率低下的顽疾,张溢卓带领团队设计出多段式智能冷链方案:在塘口设置移动式预冷站,运输车配备动态温控系统,摊位安装智能保鲜柜。这套系统使凌晨4—6点的交易效率提升40%。商户感叹:“以前每天要扔两三筐死鱼,现在连鱼鳞的保鲜度都能控制。”更带动12家商户组建冷链合作团体,助力京津冀地区活鱼当日达配送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