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徐畅)百姓反映的一百多件环境问题,100%办结,地区的环境问题,驻区央企单位、人大代表、社区新闻发声人和居民一起解决……东高地社群联动,织下一张民生“幸福网”。
街院携手:齐心协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虽然三供一业移交了,但是我们还会竭尽所能为大家服好务。”“航天人事事争先,地区工作也绝不能落后。”近期,在东高地街道举办的“街院携手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专题工作会”上,来自驻区航天单位、街道和物业公司的代表一致表态让地区老百姓放了心。
作为典型的单位型街道,东高地辖区内80%的居民为航天单位职工及家属。2018年,东高地街道成立了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明确“1+6+10”区域化党建格局,用1个街道级党建协调委员会,6个工作门类党建协调分会和10个社区的核心统领协调,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根据资源和需求清单,齐心协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热点、治理痛点等问题,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自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以来,东高地地区拆除违法建设54341平方米,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完成背街小巷改造提升9条,整治裸露土地84412平方米,2019年小龙河周边东高地公园建成,东高地老百姓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国庆前夕,街道和院里携手,布置专题宣传栏文化墙9处,“航天梦·华诞盛赞”主题花坛5处,扮靓东高地大街小巷。
党建引领街院携手,因地制宜各显其能,地区问题共同治理,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破除壁垒主动作为,街道和驻区单位拧成一股绳,东高地老百姓心里更踏实。
人大代表:有事找人大代表,没错儿!
“半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建议就被采用了,以后有执勤工作可要多安排我。”采访中,谈到家门口新栽上的绿树,袁锡山大爷十分高兴。南苑东路(四营门—西洼地社区大门)路段,因之前地铁8号线南段施工,原有的树木被移走,道路一下显得光秃秃的。2019年10月中旬,在地区召开的“人大代表在倾听”主题实践活动上,袁锡山大爷反映了这个问题,地区人大代表在征集到这条意见后,迅速与办事处进行了反馈,并由办事处吹哨,区交通委和园林绿化局报到,经过多方调研,最终决定在万源北路、南苑东路这两条地区主要道路上分别共栽种175棵树,目前所有树木已经栽种完毕,待明年春天到来,这里将一片郁郁葱葱,给周边居民生活增添一片绿意。
在东高地“有事找人大代表”已经成为很多居民的习惯。自2007年东高地街道、航一院代表联组人大代表集体接待选民制度建立以来,12年时间,东高地地区人大代表收集群众反映教育、卫生、环境、交通、养老等民生问题800余件,80%以上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通过每年召开1至2次人大代表、街院领导、选民代表面对面的座谈会,为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建立了渠道,也为地区人大代表履职创造了新模式。东高地街道通过人大代表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监督问责作用,老百姓的呼声有所回应,地区各项民生工作能够落实到地、贯彻到底。
新闻发声人:草根记者凸显正能量
“咱过日子不能只图自己一时方便,垃圾桶放楼上,可能自己不觉得,但挨得近的邻居就难受了,不仅有味儿还不卫生。”在东高地梅源社区议事协商会上,经过新闻发声人胡桂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工作,最终大部分居民都同意把垃圾桶放在楼下,地区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宣传也是生产力,宣传工作做得好,群众就理解支持,工作开展就顺利。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社区新闻发声人纷纷加入地区环境“随手拍”微信群,眼到手到,随时随地监督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街道工作人员根据反映迅速排查整改问题,地区环境因此显著改善。在地区养老驿站、梅源智慧社区建设等地区重要民生工程建设中,新闻发声人积极参与其中建言献策,给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帮助。
随着越来越多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社区新闻发声人”在老百姓心中的传播力、影响力越来越大,其示范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正如新闻发声人胡桂茹所说:“我不仅要把咱们地区的暖故事讲给大家听,群众有想法有要求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也有责任帮大家传递心愿解释困惑。”
社区居民:人人都是“建设者”“守望人”
在东高地“随手拍”微信群里,随时可以看到闪动的消息:“东高地27栋楼侧路面发现破损。”随后是清晰的照片和定位。“好的,尽快处理。”一天之内,原本破损的路面修复一新。这个年初由街道城管部门创立的“随手拍”微信群现在已经有近120位成员,不仅有街道和社区的干部,还有数十名地区热心居民。通过微信群,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映到街道,工作人员迅速定位问题并及时处理,缩减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除了“随手拍”、街道微博微信、便民电话都是居民反映问题的便利渠道,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居民有呼声,都能很快收到街道的回应。
1700多名志愿者,4.5万居民,街道管理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让东高地人的声音有地发,发出之后有回音,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在东高地,广大群众和居民就像是一个个放大镜一盏盏探照灯,时刻在关注着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
在东高地,每个人都是地区环境的建设者,每个人都是建设成果的享受者。在东高地,干部把群众装在心里,时时记挂无处不管;群众把城市管理当成自家的事,处处留意经常上心。街院携手、代表督办、群众发声,人人参与,东高地已经织就了民生福祉的“幸福网”。XFTB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