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文化与设计产业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我积极探索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应用路径。围绕“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复建与应用,深入政府、企业、专业研究机构多方走访调研,查阅历史资料,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汇集文献资料,查摆难题。2022年7月29日,“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开馆,让世界红学研究者、爱好者学习研究和认知曹雪芹这位在文艺座谈会上多次提到的“世界百名文化名人”,为《红楼梦》的国际研究搭建交流平台。
“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北京市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支持下,完成了“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的研究,对曹雪芹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故居,张家湾古运河码头、通惠河庆丰闸东南的水南庄、新文化街上的克勤郡王府和斗公府(京师女子师范学堂)、西单小石虎胡同右翼宗学、故宫、圆明园、香山正白旗的“曹雪芹纪念馆”等多处历史文物和遗存,进行了系统探访和研究;组织中国红学会、曹雪芹研究会和国家第一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设计学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的主题思想,开展“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系统设计,探索了以挂牌标识方式将“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建设成“城市上的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要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探索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设计创新方法在文化传播、博物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宋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