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悠)方庄街道辖区占地面积3.1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7万平方米,下辖17个社区,223栋居民楼,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多元共治为目标,创新“四方四办”工作模式,扎实推进接诉即办改革,着力解决方庄地区城市治理、民生发展难题。
突出引领方 党建引领干部办
街道把接诉即办作为检验干部能力水平的“试金石”,领导班子成员、科级干部打破业务壁垒轮转办件,做到“三包三上门”,办件质效与干部考核、任用紧密结合,周通报、月排名,以“赛马效应”引导党员攻坚克难,让干部力量“沉下去”。
街道着力破解机关党建、业务“两张皮”,制定《方庄街道接诉即办服务群众心贴心工作机制实施细则》,机关各级党组织委员主动领办破解难点诉求件,形成示范效应,让党员先锋“动起来”,疑难诉求解决率提高55.07%,满意率提高28.09%。
此外,各社区党委每月设置“主动治理”项目,通过“社区书记办公日”,定期围绕难点问题、高频问题开展“吹哨”,街道科室、区级职能部门主动“答题”,并纳入街道民生项目池,街道层面给路径、给资金、给力量,让基层组织“强起来”,累计召开专题会135次,解决难点问题113个、推动项目11个。
聚焦主体方 组织带着群众办
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街道搭建“掌上四合院”平台,变线下楼门为线上“四合院”,将支部建在“院”上。居民线上发起治理问题,支部牵头组织协商,职能部门、物业、社区进“院”针对性解题;居民线下参与治理、监督落实、感受成果,破解了安装电动车棚、修缮堵水漏雨等系列难题,实现了群众的事群众说的算、办得成。据统计,方庄街道年度诉求量环比下降了36%。
街道发挥居民志愿者、楼门长、居民代表力量参与办件,积极发动和邀请诉求人参与、跟办诉求,研究、实施、反馈全过程参与,并吸纳成为“社区智囊团”“治理监督队”,逐步让群众理解治理、支持治理、参与治理。
不仅如此,街道还开展了社区治理“小小体验官”活动。芳群园一区针对空地长期杂乱无序、诉求频繁等情况,邀请小朋友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植树、护绿,让孩子为家长讲述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用“小手”拉动“大手”共建美好社区。
统筹资源方 需求牵引协同办
街道找准地区政法资源丰富特点,携手市第二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市安全局、方庄法庭、方庄派出所等单位打造“普法解忧小分队”,重点破解社区涉法涉诉、财产纠纷、合同纠纷、邻里纠纷等难点诉求,凝聚法治力量、推进社会治理。
街道针对地区物业管理诉求多的实际,成立“方庄物业联盟”,选好、用好五家理事单位,建立内部协调、交流、联建、评比机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指导,全面评估和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建立物业服务质量榜,在行业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同时,街道还发挥协同优势,横向打造“片区治理服务站”,建立“古城群星紫”五个片区治理服务站,扩大议事协商覆盖面,加强片区内各社区经验交流、思路分享,整合片区各类资源,推动解决单一社区在同类诉求办理过程中力不从心问题。
用活更新方 规划实施源头办
对于居住类民生诉求,街道形成成片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新力度,源头破解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难题。针对央产楼多现状,工作人员与产权单位前置沟通,摸清诉求,探索形成以芳群园四区23号楼为典型代表的央属单位全部出资、区街积极保障的成功经验。“十四五”以来,街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面积超67万平方米,超辖区内住宅总面积1/5,实现老楼焕新颜、荒地变乐园。
街道还聚焦养老、文化、停车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入民生服务新资源,盘活10余个存量空间嵌入服务设施,打造方庄文化艺术中心新型公共文化新地标、芳华里家庭康养社区品牌、左外关厢复合停车场运营新做法,织补大型居住区功能短板。
此外,街道聚焦交通、环境等顽瘴痼疾,探索五区联动重塑街道魅力的新局面,通过活力中心建设,整体推进商区、街区、社区、校区和园区“五区”联动,围绕方庄环岛谋划实施景观、交通、环境综合提升方案,在17个社区同步推进小微更新。自“四方四办”模式实施以来,年度诉求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84件,同比下降了16.59%,诉求解决率提高了3.19%,满意率提高了4.27%。本年度区级回访原始率不断提升,排名位居全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