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祺瑶)谈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人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曹君深有感触。2019年,受十一学校教育集团委托,她从海淀区来到丰台区“落户”,接手了原北京教科院丰台实验第二小学,发挥名校集团化办学优势,全面推动这所普通学校转型发展。
“这是一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让十一学校先进办学理念、优质课程在当地落户。”曹君说,从2019年8月第一次全体教师会开始,她带领老师们为学生成长“画像”,开展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改革,“传统的分科教学和教材学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育人目标,今天的学校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为此,曹君带领老师们重建了跨越学科、五育融合的课程实施体系—生活化融合课程。曹君以校园里的“一亩地”小菜园举例,这里原本是校园一块闲置的空间,师生一起共建了这个种植基地,“从园子规划布局到种什么、怎么种,从自制灌溉系统到养护瓜果蔬菜,再到最终收获果实,学生全程参与。一个小小的菜园,融合了数学、美术、科学、劳动等学科的知识,学生不仅要动手,更重要的是要动脑”。她说。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曹君带领老师们激活了一所普通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经过调研,超过95%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学生自我管理、实践创新、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为教育领域的市人大代表,曹君的目光放得更长远,最近两年,她一直致力于推动校际间、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去年,丰台区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整合35个办学规模较小、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以优质校带动这些学校发展。“在这次布局调整中,我们学校承接了隔壁东铁匠营第一小学的一个校区。由本校调配师资,推进该校年级管理,推动课程教学的共建共享,让育人模式在新校区落地。”曹君说,这所只有12个班的小规模学校吸收了十一学校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短短半年时间,学校面貌明显改善。丰台区还将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河西地区布局5所重点学校,其中,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将建设河西分校,目前新校舍的建设图纸已经完成,占地3.26公顷,规划36个教学班。
基于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曹君形成了一份推动教育集团优质资源“本土化”的建议。“我们学校也和延庆区的学校结成‘手拉手’对口校,促进城乡学校互动交流。”曹君说,在“手拉手”合作模式下,城区校要将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输出,指导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发乡土资源,形成特色育人体系。“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办学,将优质资源播撒到更需要的地方,我想这也是我作为市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