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韩轩)舞台上,她是行腔婉转的杜丽娘,是大家闺秀崔莺莺;卸去戏装,她参加了今年的北京市两会,来自文化艺术界的市政协委员、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依旧关注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事业的发展。
近一年来,魏春荣走访调研了北京的多个演艺空间,关心昆曲艺术青年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我年轻时,就是通过参加全国青年演员的交流演出和调演一步一步走到观众面前,最终获得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魏春荣说,青年演员要成家成角,一定要有足够的展示空间。而现在的演出市场中,北京和地方昆曲市场仍然割裂,青年演员的展示空间还需拓展。“全国性的展演与调演,能让全国青年演员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切磋,激励年轻人奔着更高的艺术追求前进。”于是,魏春荣带来一份提案,建议北京统筹举办全国性昆曲展演,广泛吸引选拔青年人才,助力北京“演艺之都”的建设。
在魏春荣看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大戏看北京”是首都响亮的文化名片,“北京有足够的平台和高度,更应承担文化使命,放眼全国,组织全国性活动,集结全国人才,助力传统艺术的传承和推广”。魏春荣说,“大戏看北京”的内涵不仅是北京排好戏,也意味着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都能在首都舞台上亮相。
“在建设‘演艺之都’的道路上,北京还打造了‘会馆有戏’等知名文化品牌,演艺新空间成为很多年轻观众喜爱的打卡地,为文旅融合探索了新方向。”魏春荣说,由北方昆曲剧院运营的正乙祠戏楼就在2023年收获了亮眼的成绩,刚刚重张不久的湖广会馆也成为京剧的时尚演出场地,“这些小而精、小而美的会馆各有特色,很适合折子戏精巧上演,再加上北京那么多大剧场,展演选拔出来的青年演员不愁没有地方登台。”魏春荣说,经合理再造与整体提升的传统文化,也将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