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原梓峰)2月19日,丰台区欧美同学会召开了2025年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当天丰台欧美同学会成立整4个月,会员达到110余名,归国的留学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抱团”参与丰台区社会实践。2025年将按照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记者了解到,丰台区欧美同学会成立4个月以来,学长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术科研到产业赋能,从文化外交到国际合作,从政企协同到区域联动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记者从理事会上获悉,学长们在多学科领域取得了突破。王玉记学长参与公安部食药犯罪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推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药产品联合实验室建设,主导物证检验鉴定技术标准制定,优化艾滋病防治策略,推动产学研合作落地。促成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国家疾控艾防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的科研合作,探索疾病防治新路径。谢海山学长组织的“校企产学研交流会”,分享海外案例,提出适配丰台产业的创新方案;推动成立全国首个《留学生》杂志读者俱乐部,打造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翟实学长参演“团结颂歌”等国家级文艺演出10余场。丁鹏学长获马来西亚“华彰奖”,其团队在澳门国际电影节获音乐奖项,并策划了北京市欧美同学会新年音乐会。
“我们之间相互称之为‘学长’,共同的留学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去年,在丰台区委统战部、北京市欧美同学会的精心指导与资源赋能下诞生,作为区级留学人才组织肩负着‘凝聚海归力量、服务区域发展’的核心使命,是丰台区政府与留学人才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丰台区欧美同学会会长王玉记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发挥学长们优势,开展DeepSeek培训、主题音乐会等多种活动。”
展望未来,丰台区欧美同学会将进一步紧密围绕丰台区的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计划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合作项目,推动留学生的科研成果在丰台区落地转化。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25年,丰台区欧美同学会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各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丰台区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留学人员事业的发展。注重人才培养,为留学人员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内发展环境,发挥自身优势。
此外,丰台区欧美同学会还将灵活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例如,开展经济瓶颈期的心理讲座和经济形势解读等活动,为留学人员创造互助空间。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为留学人员提供更多的优质实践平台和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