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宋卫杰)“10多年了,我从这4平方米的小屋搬到40平方米的新家,这一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感谢街道感谢社区,太谢谢你们了!”家住西罗园街道鑫福里社区的王先生一边忙着从车上搬东西,一边向记者激动地说道。
说起王先生的事儿,鑫福里社区书记任正昊最有发言权。据了解,王先生是住在角门甲四号院的居民,10多年来,蜗居在不到4平方米的小平房内,腿脚不便还有基础病,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亲属赡养,是一名低保户。“记得2023年5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王先生的电话,他突发疾病浑身抽搐,腹部疼痛不能下床,希望社区送他去医院。挂了电话,我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急忙赶到他家,把他送到博爱医院进行急诊救治,帮他垫付医药费并一直在医院陪护直至情况稳定。当他达到出院条件时,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把他接回家中,并嘱咐他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我们社区。自此以后,针对社区困难群众,我们社区制定了帮扶机制,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结成爱心小分队,七年如一日定期定时去王先生家中看望他,从日常买菜买药到吃饭取暖等事无巨细都对他进行帮助。”任正昊说。“有困难,找书记!”成了王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这其中,最牵动任正昊心的还是王先生的住房困难问题。不足4平方米的小屋里仅能放下一张床、一张小桌和两把椅子。到了冬天,取暖更是个大问题。社区党委经过详细摸排,确定其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后,多次上门沟通宣讲政策,说服王先生申请办理公租房,同时上报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经过多方协助,王先生在2023年10月填表,2024年1月就进入了选房阶段,但在选房马上结束时,王先生突然转变心意,说自己舍不得这边老邻居和社区的照顾,不想搬走,想继续在小平房凑合住着,并坚决自愿放弃已经选好的房子。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任正昊又多次上门做工作,耐心和他解释,申请公租房完全是为了让他生活得到改善。慢慢地,王先生才转换思维,体会到社区党委的良苦用心。2024年12月,区里又组织一批快速配租房,负责住保的工作人员姚宇琪第一时间得到通知,任正昊迅速联系到王先生并协助他再次完成登记,从准备材料到复核阶段,每完成一步就及时告知他,带着他去现场看房,跑前跑后办理手续,王先生也深受感动。最终,在街道民生办、社区党委的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王先生如愿选到一个将近40平方米的一居室。从蜗居不到4平方米的小平房,到宽敞明亮的一居室,住房的改变让王先生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浓浓的关怀和悉心的照顾,心里已是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西罗园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群众的事就是政府的事,只要能帮大家解决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