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肠题凑”回望幽燕两千年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摄/赵英然

  摄/李娜

  摄/李娜

  摄/李娜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祺瑶)5月20日,全面改建的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迎来重张。760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内,汉韵尤浓。两项重磅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同步开幕,“黄肠题凑”、辛追夫人的漆奁等凝结着古人智慧的吉光片羽,唤醒沉睡两千多年的记忆,揭开两座汉墓的神秘面纱。

  汉墓住进“恒温恒湿”屋

  大葆台遗址发现于1974年,是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墓葬,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完整呈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的西汉诸侯王墓。1983年,原址建成国内首个汉代遗址类博物馆。经过改陈,这座博物馆重新对观众开放。

  新馆内外,汉风磅礴。

  建筑外观是覆斗式造型,外立面纹理提取“黄肠题凑”的柏木排列元素。考古发现的金代水井,被设计成外庭院景观。封土堆融入了绿化步道,形成独特的参观流线。

  最亮眼的展品是汉墓——刘建的一号墓、其夫人的二号墓。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介绍,新馆建筑设计遵循“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一号墓就位于展厅内,确保恒温恒湿环境。二号墓则通过硬质铺装等材质在室外“重现”,观众可以了解墓室轮廓等信息。

  200余件文物再现西汉文明

  该馆设有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展陈面积达2800平方米。观众参观常设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要先穿过一段宛若时光走廊的下沉廊道。

  进入展厅,200余件文物按照“北土汉邦”“长乐未央”“题凑礼藏”3个部分,配合光影数字动画等,勾勒出一幅汉代文明画卷。

  展览聚焦两千多年前的北京一带,多角度展示幽燕地区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杨志国说,汉代信奉“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风盛行。观众从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窥探当时社会生活百态。鎏金铜铺首、玉舞人、象牙六博棋子等出土文物,就是西汉王室生活细节的还原。

  一号墓室内的“黄肠题凑”原状陈列令人震撼。杨志国解读,柏木芯是黄色的,切割成长条状后,宛如一根根黄色的肠子,故称“黄肠”。“题凑”则是把切割成长条状的柏木条,端头向内码放在一起。这种椁室是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特殊葬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此次对文物本体进行了加固,并增补一些复制品,按照原形制实现复原展示。”

  “轪侯家”盛宴上桌

  观众走进“轪侯家”,奢华感扑面而来。展厅还原了一场“宴飨”,各种精美的漆绘陶鼎、云纹漆鼎、圆盒、漆案等摆出。当年丰富的菜肴如今变成了鹿、牛、鸡、兔等各类动物的骨骼,杨梅、红枣、梨子等果实的碳化遗迹等。

  展板上详细列出了轪侯家的食谱:主食和糕点就有10余种,还有肉羹类、烧烤类、煎炸类、蒸菜类、涮火锅等百余款菜肴。展柜里展出了一批竹笥木牌和食物遣策,标记了“濯鸡”“腊兔”“鹿脯”等字样,反映了当时食品烹调加工方法的多样化。

  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等珍贵文物也亮相展厅,从侧面展现了轪侯家粉黛罗绮、锦容丽裳、生活富足的一面。专家介绍,彩绘双层九子漆奁是轪侯妻子辛追夫人的“梳妆盒”,这些精美的文物映射出汉初农业、手工业的卓越成就,反映了汉代贵族生活的闲情雅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文旅
   第06版:关注
   第08版:城治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首展启幕
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
跨越千年的西汉美学邀约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10件重点文物
丰台报关注06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 2025-05-21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